春天的玉淵潭遊人很多,大家看著樹上靈巧的爸爸和樹下驕傲的女兒,都會心地笑了。沒有一個人指責先生在公園裏擅自爬樹,我想大家是被一個爸爸對女兒的愛感動了吧!
毋庸置疑,那些成天忙於工作而沒有時間和孩子玩耍的爸爸,也一定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我們不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相處,孩子便感受不到爸爸的愛。感受不到爸爸的愛,如何跟爸爸搞好關係呢?這也是許多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跟爸爸隔閡很深的原因之一。
我家曾經發生的一件事,足以說明孩子多麼想要爸爸的陪伴。
女兒五年級的秋天,班裏組織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到郊區采摘。起初,女兒問先生能不能參加,先生爽快地答應了,女兒非常高興。後來,先生臨時有事,跟女兒說他可能去不了了。女兒聽到爸爸說不能陪她去采摘的時候,傷心地哭了起來。第二天,她在我們家的“BBS”上寫了這樣一段話:
我剛聽到你說不去了,我實在忍不住哭了出來,我拉著你的手,喊著不讓你去幹別的事,讓你一定要和我一起去玩。那是因為我有一種感覺,就是以後你跟我一起玩的機會會越來越少的。爸爸,你好好考慮考慮,去還是不去?
在這段話的後麵,女兒畫了一個哭臉和笑臉,並在哭臉的前麵寫著“請別讓我”,而在笑臉的前麵寫著“請讓我”。意思就是:請別讓我哭,請讓我笑!
先生看到這段話,被女兒的祈求深深感染,他當即決定,無論如何也要陪女兒去采摘。他在女兒的“帖子”後麵回複:
親愛的寶貝:
真沒想到你這麼希望爸爸陪你去玩!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比我寶貝更重要?爸爸去!!!什麼也不管了,隻要我女兒高興!
先生真的把周末的活動推掉了,和我一起陪女兒參加了他們班裏的采摘活動。那一天,無論是挖白薯還是摘鴨梨,女兒都幹得非常起勁,因為無論做什麼,在她的後麵都有爸爸媽媽的支持,看得出來,她非常高興。
從那以後,先生節假日能不安排外麵的應酬就堅決不安排,而把時間留給女兒。有幾次他不惜放下工作陪我和女兒出去旅遊,以滿足女兒的需要。
正如先生說的,家長肯花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傳達給孩子的信息就是:“在我眼裏,你是最重要的!”“爸爸是非常愛你的!”對孩子來說,隻有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重視和愛,才能學會重視並愛惜自己。隻有重視和愛惜自己的孩子,才有足夠的自信。而自信,正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條件。
爸爸媽媽的工作永遠都做不完,而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戀也就那麼幾年的時間。事實上,女兒到六年級的時候,就不太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玩了,而是更願意找同學或者獨自一個人在家待著。這時,回想先生當年無論多忙都盡量抽時間和女兒一起活動,真的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後來,包括在叛逆、敏感的青春期,女兒都一直能和爸爸保持良好的關係,我想跟她小時候先生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美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麥道衛先生說:“愛的城堡是由‘時間’構築而成的。”爸爸們,請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畢竟孩子的成長不等人,莫等孩子長大了空後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