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而且,恰恰是新的一代對這樣的歐洲的想法最為擁戴。我看到在巴黎有

一群年輕人團結在我的朋友巴紮爾熱特的周圍,他們和老一代的人不同,他

們反對任何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好侵略的帝國主義。儒勒羅曼、喬治杜阿

梅爾、夏爾維爾德拉克、杜爾丹、雷內阿科斯 、讓裏夏爾布洛克等

人先是一起組織“修道院”文社,然後是“爭取自由”文社。他們是一種正

在到來的歐洲主義的熱情的先驅戰士。歐洲一露出戰爭的苗頭,他們就毫不

動搖地、抱著憎惡的態度反對任何國家的軍國主義。法國以前很少產生這樣 ⑦本⑦作⑦品⑦由⑦思⑦兔⑦在⑦線⑦閱⑦讀⑦網⑦友⑦整⑦理⑦上⑦傳⑦

一群勇敢、思想堅定、富有才華的青年。在德國,是弗朗茨韋爾弗爾和他

的“世界的朋友”—雷內席克勒一起為促進相互諒解而熱情地工作。雷

內席克勒身為阿爾薩斯人命中注定要介在兩個國家之間,他在感情上特別

強調世界各族人民的和睦。作為我們的同誌從意大利向我們致意的是朱塞

佩安東尼臭博爾傑塞。從斯堪的納維亞和斯拉夫各國也不斷傳來鼓勵。

一位偉大的俄羅斯作家曾寫情給我說:“請到我們這裏來吧!給那些想煽動

我們進行戰爭的泛斯拉夫主義者們看一看,你們在奧地利的人是不要戰爭

① 阿加迪爾(Agadir),摩洛哥西南部城市。一九一一年法國占領摩洛哥首都非斯,德國派遣炮艦“豹”號

至阿加迪爾示威,眼看戰爭一觸即發,後由於英國幹預而得以避免。同年簽訂《法德協定》,德承認摩洛

哥為法國保護網,但以取得法屬剛果一部分作為補償。

① 雷內阿科斯 (ReneArcos,一八八○—一九五九),法國詩人,曾和雷勒羅曼、杜阿梅爾等詩人組

織過著名的“修道院”文社,過著一種受社會主義和人道主義影響的烏托邦生活,代表作有《失去的島》、

《惡》等。

① 弗朗茨韋爾弗爾(FranzWerfel,一八九○—一九四五),奧地利著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

② 雷內席克勒 (Rene Schickele,一八八三—一九四○),阿爾薩斯作家,父親是德國葡萄園主,母親

是法國人,曾先後在巴黎和柏林上大學,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萊茵河畔的遺產》,表現了阿爾薩斯一洛林

這塊德法世代相爭之地的悲劇。

----------------------- 頁麵116-----------------------

的。“是呀,我們大家都熱愛那個使我們飛快發展的時代,我們熱愛歐洲!

我們相信理智將會在最後時刻阻止那種錯誤的遊戲。但是我們如此相信理智

本身同時也是我們唯一的過錯。當然,我們沒有抱著足夠的懷疑態度觀察眼

前的征兆,然而,不將信將疑,而是充滿信任的態度,難道不正是真正的青

年一代應該有的思想嗎?我們信任饒勒斯 ,我們相信社會黨國際,我們相信

鐵路工人在把自己的同伴當作炮灰運到前線去以前就會把鐵軌炸毀。我們期

望著婦女們將會拒絕把自己的兒子、丈夫送去當無謂的犧牲品。我們深信歐

洲的精神力量、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