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這種堅持不懈激勵一切的興趣,而僅僅依靠朝廷、貴族和那些寧願賽馬和
打獵但不願促進藝術的信奉基督教的百萬富翁們的冷漠態度,那麼維也納在
藝術方麵也就會落後於柏林,就象奧地利在政治方麵落後於德國一樣。誰想
在維也納作一點藝術方麵的創祈,誰從外地來到維也納作客,想在這裏找到
自己的知音,那麼他就得指望這樣的猶太資產階級。記得在反猶太主義時期,
曾經有過這樣一次唯一的嚐試:想在維也納創立一家所謂“民族劇院”,可
是這家劇院既找不到編劇,也找不到演員和魂眾,不到兒個月的工夫,這家 ④思④兔④網④
“民族劇院”也就慘淡地垮台了,然而恰恰是通過這樣一個具體事例第一次
揭開了這樣的內情:被世界人民稱頌為十九世紀維也納文化的十分之九,是
由維也納的猶太人促成、哺育、甚至是由他們自己創造的文化。
因為正是在十九世紀的末年,維也納的猶太人在藝術創作方麵變得相當
活躍—而在西班牙的猶太人當時正麵臨著藝術方麵的可悲沒落—誠然,
這種藝術絕不可能是以一種猶太人特有的形式出現,而是通過移花接木的奇
①
跡,表現出最強烈的奧地利和維也納的特點。在音樂創作方麵,戈德馬克 、
② ③
古斯塔夫馬勒爾和勳柏格成了國際性的人物,奧斯卡施特勞斯 、萊奧法
④ ⑤
爾 、卡爾曼使圓舞曲和輕歌劇的傳統獲得新的繁榮。霍夫曼斯塔爾、阿圖
① ②
爾施尼茨勒、貝爾一霍夫曼 、彼得阿爾滕貝格等人使維也納文學達到
③ ④
歐洲的水平,這是格裏爾帕策和施蒂弗特 所代表的維也納文學從未達到過
① 卡爾戈德馬克 (Karl Goldmark,一八三○—一九一五),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祖籍匈牙利,著名代
表作有歌劇 《示巴王後》、交響樂《鄉村婚禮》、交響序曲《沙恭達羅》等。
② 阿諾爾德勳柏格(ArnoldSch6nberg,一八七四—一九五一),奧地利作曲家和音樂理比家,十二音
體係寫作法的奠基人。
③ 奧斯卡施特勞斯(Oscar Strauss,一八七○—一九五四),奧地利作曲家,以創作輕歌劇和喜歌劇的
樂曲聞名於世。曾於一九三八年經巴黎前往紐約和好萊塢,一九四八年重返維也納。
④ 萊奧法爾 (LeoFal1,一八七三———九二五),奧地利作曲家,新輕歌劇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之一。
⑤ 埃梅裏希卡爾曼 (Emmerich K(im(n,一八八二,——一九五三),匈牙利作曲家,世界著名輕歌劇作
曲家。
① 裏夏德貝爾一霍夫曼 (Ricliard Beer-Hofmann,一八六六—一九四五),奧地利作家,曾攻讀法學,
霍夫曼斯塔爾的朋友,一九三八年流亡瑞士,後移居美國,猶太複國運動的參加者,主要作品有未完成的
戲劇三部曲《大衛王的冒險故事》。
② 彼得阿爾膝貝格 (Peter Altenberg,一人五九—一九一九),奧地利散文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
維也納負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