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紀50年代:問世之初備受冷落
1956年,劉文韶在海南軍區政治部做宣傳工作。一天,他在一本油印的關於瓊崖縱隊戰史的小冊子中發現了三十個字:“在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師師部屬下有一個女兵連,全連有一百廿二人。”一種政治的敏銳讓他直覺這三十個字背後包含豐富而獨特的生活,於是他四方探訪,終於找到當年女兵連的連長馮增敏。他先後四次采訪馮增敏連長,又拜訪了瓊崖縱隊負責人馮白駒將軍,作了詳細的記錄,為創作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在采訪過程中,劉文韶深深地被女兵連戰士的神勇所震懾,被她們的堅韌所感動。采訪完成後,劉文韶回到政治部,看著自己的記錄,內心激動不已,於是他提筆寫下“女子特務連”,寫下後又覺得不太好,深思後創造出“紅色娘子軍”一詞作為報告文學的標題。
1957年8月,報告文學《紅色娘子軍》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196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以單行本的形式在全國發行了報告文學《紅色娘子軍》。在報告文學《紅色娘子軍》中,劉文韶激情洋溢地敘述娘子軍連戰士的誕生和戰鬥曆程,表達了他對娘子軍的欽佩和景仰,他用生動的筆觸寫出瓊崖的姑娘們積極主動地走進紅軍的行列,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初戰“剿共”總指揮陳桂苑,就贏得赫赫聲威;火燒“團豬窩”,體現出娘子軍的智勇雙全;在緊要關頭,娘子軍更顯風範,為了保衛特委,保衛蘇維埃,與敵人赤手肉搏毫不妥協;即使與共產黨失去聯係,在茫茫大森林中艱難跋涉,她們仍然保持樂觀主義精神,唱著山歌繼續征程。
在報告文學中,瓊花並不是後來舞劇中那個家喻戶曉的瓊花,她是萬寧人,隻有十六歲,是個小戰士。她善良、堅強、勇敢,平時待人非常好,家裏給她的錢,她常拿來給別人買鞋穿。在火燒“團豬窩”時,娘子軍需要度過九曲江。當時正是冬春之交,大雨後,江水陡漲,流水湍急,冰寒刺骨。連長馮增敏看到瓊花是個小個子,於是要背她過河。小小的瓊花瞪了連長一眼說:“連長,你別瞧不起人!”說完扭頭大步趟過河去。到達文市炮樓團後,團長考察地形後決定悄悄地挖地道攻擊敵人,攻其不備。這時,瓊花小姑娘毫不畏懼危險和艱難,一馬當先,站在挖地道的最前列賣力地幹著。她個子雖小,挖得卻非常快。當時男同誌為了照顧女同誌,常常讓她休息,她說:“別看我個子小,可有勁哩!”不幸的是,當戰士們挖過鐵絲網後被敵人發覺了,敵人以密集的火力壓製著戰士們的前進。“一顆子彈打中瓊花的胸部,她犧牲了,手裏還緊攥著鍬把。”①劉文韶:《紅色娘子軍》,《解放軍文藝》,1957年第8期。至此,瓊花的人生戛然而止,她還來不及看到勝利的曙光,就把青春的熱血灑在令她無限眷戀的土地,把思念留給了繼續戰鬥的戰友。文本對瓊花著墨不多,但她的執著、勇敢、頑強讓人過目不忘。讓人無法忘懷的還有犧牲在牛鞍嶺的娘子軍,“十個革命的英雄兒女,安詳地躺在被炮火犁過的土地上,周圍是被摔斷和砸碎了的槍,好幾個人的手裏還緊握著槍把和拳頭。神槍手大娥的上衣完全被血染紅了、梁班長的衣服被撕得稀爛……”①劉文韶:《紅色娘子軍》,《解放軍文藝》,1957年第8期。在那艱苦的戰爭年代,這些可愛的姑娘互相勉勵,也讓人感動不已;而她們在杳無人跡的深山古林裏,輕輕地唱著:“三月春風吹椰林,送妹當紅軍。你打白匪鬧革命,帶上哥的心。”①劉文韶:《紅色娘子軍》,《解放軍文藝》,1957年第8期。用歌聲驅散冬夜的寒冷、寂寞和恐懼,用歌聲訴說著女兒的柔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