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作者說,在我們自己的太陽係之外,人類還應尋找環繞其他恒星的行星,並討論它們是否很多、它們的性質可能是怎樣的、它們是否可能維持生命。
作者指出,飛船拍攝的火星全球表麵圖像提供了這樣的證據:廣泛多樣的地質過程長時期地發揮作用。在太陽係中,火星地質過程類型僅次於地球,可能是最多的星體之一。例如,火星上有火山活動、構造活動、物質的風成搬移、冰成和水成地質、大規模隕擊的豐富證據。在登陸火星的飛船拍攝的較小比例尺圖像上,展現出沙漠景觀,有小的沙灘或沙丘,每年發生的塵暴可以在其表麵形成沉積的或分蝕的薄塵層。
有分析表明,在一定區域內的行星是可居(可以居住——編者注)的,而行星本身的性質對可居性有很強的影響。理論表明,岩石質的類地行星應存在於可居帶內,而觀測對這些理論的約束力不強。在太陽係之外的可居帶內也有可能存在幾顆行星。即使那裏存在行星,也不能保證它們就有大氣或其表麵存在液態的水或冰或駕馭生命的可用能源。而且,生命之所以被看做是簡單演化的一種可能結果,是因為生命在地球上很快就起源了,但是在這些太陽係之外的行星上可能不會產生生命,現今也不存在生命。作者認為,考慮到其他地方的生命可能跟地球上的生命不同,人類應當解放思想。重要的是,解放思想不應隻停留於探求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而應拓展這種思想。例如,雖然水是宇宙中最豐富的揮發物,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其他替代液體(諸如土衛六的表麵),因此,顧及其他液體或其他化學過程,大大增加了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的數目。但是,科學家主要采取比較被動的方法,尋找另外一些地方,這些地方要具備我們知道的生命可以存在的條件。他認為大眾談論最廣的話題之一就是其他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它不僅需要了解行星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進化,而且也需要了解我們尚未具有的智慧性質和意識本身。我們可以談論有關導致地球智慧生命起源的過程,或者有關智慧的生理學問題,但是,對導致人類智慧的這些過程,作者認為還沒有很好地了解。因此,有關這類過程在銀河係其他地方所起的作用,隻能揣測。最後,這種探索可能走向兩個極端:智慧生命要麼是廣布的,要麼是自然的一個僥幸,隻在地球上存在,而在別處不存在。作者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宣稱,在他的有生之年,人類可以解答這些問題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顯然,雖然人們對人類的起源現在已知道得很多,但將來知道得會多得多。關於此方麵的研究已經轉到我們了解的這一方向,那就是宇宙中的生命,盡管實際上人們沒有發現其他地方存在生命的任何直接證據。現在,即使不是大部分,也有很多科學家相信,生命很可能存在於地球以外的行星上。毋庸置疑,當人類開始探測周圍的宇宙時,人類對太陽係的行星、它們的環境、環繞其他恒星的行星會有更多的發現。這些信息提供給人類一些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有助於確定在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或是否的確不存在生命。然而,盡管人們有各種理論,但宇宙對人類來說還是一個難以揭開的謎團。
精彩語錄
1、地球上的我們是否就是宇宙中生命的唯一形式,或者生命是否遍布銀河係,這些問題是影響深遠的。
2、我們現在知道,火星上沒有生命。盡管這樣,仍有以下可能性:在以前的某個時間,火星上可能出現過生命,而後絕滅了,或者今天仍存在於火星的某個地方。
3、當我們探測我們周圍的世界時,搜尋其他行星上的生命更需要的是實驗計劃,而不是理論計劃。
4、存在兩種可能性:或許我們是孤立的,或許我們不是孤立的。兩者同樣是令人驚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