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科學普及(3)(2 / 3)

鮑林在科學界作出的卓越貢獻主要集中於化學的價鍵理論上: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鮑林發現了多肽鏈的α螺旋結構,他通過《化學鍵的本質》一書提出,螺旋結構依靠氫鍵連接起來,每個曲折有非整數的殘餘氨基酸。1950年,鮑林與另一位研究者公布了蛋白質螺旋結構的描述,這種結構不久就被實驗所證實。

鮑林的主要著作有:《化學鍵的本質》、《癌症與維生素C》、《告別戰爭:我們的未來設想》等等。

【內容提要】

在過去的一二百年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一開始就描繪了這個變化的世界,這些發現改變了一切,如:我們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控製疾病的方法、交通運輸和通訊的方法、國際事務的處理、進行戰爭的方式。作者說,所有這一切都與數十年前迥然不同了。莎士比亞的世界、富蘭克林的世界、維多利亞女王的世界、威爾遜將軍的世界,都一去不複返了。

作者認為改變世界的科學發現是多方麵的,自從史前人類發現對火的控製使用以來,最大的科學發現就是發現了能把蘊藏在原子核中巨大的能量釋放出來的方法。這一發現為將來的世界實際上提供了無限動力,通過和平利用,它應當大大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正是這個發現令人震驚地改變了戰爭的性質。

作者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迅速變化的時期——革命的時期,確切地說是核革命時期。世界上每樣東西由於科學發明而改變。最大的改變是在戰爭的方法上的改變。從老式的分子炸藥,例如一噸TNT炸彈變為最大的核武器、爆炸力大千萬倍的超級炸彈。

接下來,作者對人類進入原子彈時代的種種擔心坦露無遺。他說,自從1946年世界已進入原子彈時代,愛因斯坦感到擔心害怕,那時小小的原子彈每個就能扼殺10萬人。現在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世界的將來懷有憂慮。我們已經進入強大的核武器時期,每個原子彈可以殺死1000萬人。核試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放射性塵埃不僅對人類的健康有害,而且對決定人類後代生命力的環境有害。這樣,作者詳盡陳述核武器和核戰爭的各個方麵的內容,包括放射性和放射性塵埃的性質;放射性塵埃對人類後代的影響;放射性塵埃對現在生存的人類健康的影響;解決對放射性塵埃和它的生物學效應的描述所存在的明顯矛盾;核戰爭的性質,科學家們所作的和平呼籲;用國際協議和國際法律和平解決世界問題的必要性;為和平而進行研究的提議,等等。

作者用科學家的語言指出放射性物質具有驚人的威力,除了發射能穿透物質,如人體的射線以外,這種物質還是一種能源。一塊放射性物質,如氯化鐳的溫度比周圍的溫度要高,而且年年如此。起初看起來,能提供一個永久性的能源,但不久發現放射性的強度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減弱。氯化鐳樣品25年中會喪失原來活性的1%。放射性物質對人的基因造成了變異,作者認為,假如變成較壞的基因,這個生物的生存和生育能力就差,這就是基因變壞的含義。因此基因突變的生物被淘汰,原來基因繼續延續下來。反之,假如變成較好的基因,那麼這個基因突變的生物生存力就強並會有後代。經過一段時間後此基因突變的生物有較多的後裔,於是,由於突變而產生新的品種,將舊的取而代之,這就是通過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產生的進化過程。

放射的危害遠不止這些。作者堅持認為小量輻射同大量輻射一樣能導致人類得白血病、骨癌和其他疾病,發生疾病的概率與輻射量成正比,他還認為,核戰爭連同它的災難性後果,是對整個世界的破壞和文明的末日的到來。因而必須製止戰爭。要製止核戰爭,不能依靠兩個大國所遵循的某種政策和他們日益增強的武力和破壞力量。世界上所有進行核試驗的國家正在以千千萬萬現在活著的和未出生的人類作不必要的犧牲為代價。因此,作者指出,製止戰爭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

作者提出,停止核試驗的國際協定,是防止造成人類大災難的核戰爭的第一步。

作者在該書中建議,解決世界重大問題,要像解決其他問題那樣,努力去尋找解決的方法,繼續為尋求和平而進行研究。研究包括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努力發現事實真相,努力學習更多的世界性質的知識,然後利用通過努力獲得的資料來解決困難問題。當代世界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和平問題,這需要采取有效的辦法去解決。

作者呼籲人們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即科學是尋求真理,而不是一種擊敗對手相互損害的遊戲。在國際事務中,我們需要科學的精神,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處理國際事務,使國際問題得到公正的解決,而不是某個國家努力去打敗其他國家,有可能就去損害他國。作者說:“我信奉道德、正義、人道主義,我們必須認識到,應用核武器破壞世界的力量是一種不能應用的力量,我們不能接受罪惡的道德觀念”,“因此今後每個國家的對外政策必須在每個問題上要有這樣的考慮:它將引導我們走向有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還是倒退到混亂和死亡?我不能相信在準備世界戰爭的同時又能準備一個世界共同體。當人類手中握有自殺的武器時,增加這武器的火力等於增加災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