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科學思想(23)(2 / 2)

通過對冶煉技術、原料、成品的研究和記錄,宋應星認識到各種金屬的不同活潑程度,發現了利用這種差異來分離金屬的化學辦法。例如,《丹青》卷記載到,宋應星注意到,在用水銀和硫磺升煉朱(硫化汞)的化學反應之後,生成物硫化汞的重量已經超過了原來的水銀重量,他對這一現象作出了“出數借硫質而生”的解釋。這表明,他不僅已經認識到朱是汞和硫的化合物,而且更可貴的是他已經有了“質量守恒”思想的萌芽。在後來宋應星的《論氣》這部著作中,他又分析了五金、土石、植物等的運動轉化過程,對“質量守恒”原理作了初步的論述。而在歐洲,在宋應星之後的130多年,即直到18世紀70年代法國人拉瓦錫才確立了“質量守恒”原理。由此也可以看到,宋應星的思想在科學界的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

明代手工業的發展繁榮得益於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同時又促進了手工業生產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手工業生產工具的進一步發展。《天工開物》一書中就詳細記述了紡織業中繅絲、機織、提花和軋棉、彈花、織布、染整等一係列生產工序的發展,並且細致地介紹了有關的生產工具和機械。宋應星還在闡釋中穿插了實際圖片,比較精確地描畫一些機械的結構、各個機件的形狀大小和相互關係,這是研究古代紡織技術的寶貴資料。其中,他重點介紹的結構複雜的提花機,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織機械。在《天工開物》這部著作中,也能看到宋應星在物理學方麵上做出的成績。在《舟車》一卷,宋應星在論述船舵的運用時,指出被舵板所激起的水流會使船體旋轉。他的簡單的直接觀察式的論述比起現代複雜的抽象的力學原理當然還有一段距離,但在當時情況下能提出這樣的物理見解,也是相當難得的。

精彩語錄

1、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後識之,其與幾何?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幸生聖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遊薊北。為方萬裏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若為土而生東晉之初、南宋之季,其視燕、秦、晉、豫方物,已成夷產,從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肅慎之矢也。且夫王孫帝子,生物深宮。禦廚玉粒正香,而俗觀耒耜;尚宮錦衣方剪,而想象機絲。當斯時也,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年來著書一種,名曰《天工開物》卷。

2、凡穀無定名,百穀指成數言,五穀則麻菽麥稷黍,獨遺稻者,以著書聖賢,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來、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餌膏饌之中,而猶繫之穀者,從其朔也。

3、生人不能久生,而五穀生之。五穀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脈曆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

4、江南麥花夜發、江北麥花晝發。

《天演論》

作者:嚴複(中)

成書時間:1898年

推薦版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

嚴複(1854—1921年),第一個把達爾文進化論帶入中國,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清末時期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初名宗光,改名傳初,後又改名為複,字幾道,又字又陵,1854年1月(鹹豐三年十二月)出生於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陽崎鄉一位醫生之家。1867年(同治六年)嚴複考進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等新興的科學技術,成為那裏的第一屆畢業生。1877年,嚴複被派到英國留學,入格林威治海軍學院學習。1879年回國,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一年後,調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教務長),以後升任會辦(副校長)、總辦(校長)。戊戌變法前,嚴複曾主辦過《國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