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樣對世界進行劃分呢?“世界1”、“世界2”、和“世界3”這些術語是由於無傾向和任意性而有意識地選擇的。但是為它們編號為1、2和3卻有著曆史的原因:似乎物質世界的存在先於動物情感世界。作者猜想世界3隻是由人類特有的語言的進化才開始存在的。他說:“我將把用語言簡潔陳述的人類知識的世界看作最具有世界3的特色。它是問題、理論和論據的世界;我也將把尚未用語言係統闡述的那些問題、理論和論據包括在內。我也將假定世界3有一部曆史——在某些年代某些問題、理論和論據被發現,也許是遭到駁斥,而在那些年代其他的問題、理論和論據尚未發現,或者尚未遭到駁斥。”
作者認為,在世界1中,生命的起源也許是宇宙中的獨特事件,目前亦未可知。我們無法解釋它,它非常接近大衛·休謨勉強地稱作奇跡的事物,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動物意識的、歡樂與痛苦的感情的世界2的出現,似乎是第二個奇跡。第三個偉大的奇跡是人腦,人類心靈和人的理智的突現。這第三種奇跡也許比其他奇跡更容易解釋,至少從進化論方麵。人是一種動物。他和其他動物似乎比他(與其他動物)和無生命物質要接近得多。但是這並不會縮小把人腦與動物大腦,把人的語言與所有其他動物的語言——與大多數高等動物具有的表達它們的內部狀況和與其他動物交際的傾向分隔開的鴻溝。人創造了人類語言,及其描述職能和真理的價值,論談職能和論據的有效性的價值,因而超越了僅僅具有表達和交流職能的動物語言。隨之人創造客觀的世界3,在動物界隻有它的相當模糊的相似物。隨之他創造了一個文明的、學識的、非遺傳成長的新世界:不是由遺傳密碼進行傳達的成長。與其說取決於自然選擇,不如說取決於以理性批評為基礎的選擇的成長。因此,作者說,當我們試圖解釋這第三個偉大奇跡:人腦和人類心靈的突現,人的理智和人類自由的突現時,我們應該注意的是人類語言的作用和世界3的作用。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把物質世界看作部分地而不是全部的決定的。也就是說,讓我們假定種種事件按照物理學定律依次發生,但是在它們的聯係中有時有某種鬆弛,由與我們從輪盤賭或者擲骰子或者擲硬幣或者量子力學所了解的序列相似的不可預測的、也許是概率的序列來填充。這樣,作者說:“我們就會有非決定論的世界1,如我確實這樣提出過的那樣。但是如果這個世界1在因果關係上對於世界2和世界3封閉,對我們就毫無益處。這樣的非決定論的世界1會是不可預測的;然而世界2隨之還有世界3不會對它產生任何影響。封閉的非決定論的世界1會如往常一樣運轉下去,無論我們的感情和意願如何,與拉普拉斯的世界的唯一差異是我們不能預測它,即使我們完全了解它的目前狀況:它會是由偶然性所支配的世界,即使隻是部分地支配。”
作者進而指出,要考慮到人類自由,尤其是創造性,非決定論是必要的,但是還不夠。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這樣的論點,即世界1是不完全的,它能夠受到世界2的影響。這一切意味著世界3可以作用於我們心靈的世界2。但是倘若如此,就毫無疑問,當一位數學家在(物質的)紙上寫下他的世界3的結果時,他的心靈——他的世界2——就作用於物質世界1。因而世界1對於世界2開放,正如世界2對於世界3開放一樣。
作者特別強調指出,放棄一切封閉的宇宙的觀點——因果關係上以及概率上封閉的宇宙的觀點,因而放棄拉普拉斯設想的封閉的宇宙,以及波動力學所設想的封閉的宇宙,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的宇宙是部分因果關係的,部分概率的,部分開放的,它是突現的。相反的觀點起因於把我們人為的關於世界1的、世界3理論的性質,尤其是它們所特有的過於簡單化,誤認作世界1本身的性質。我們本可以知道得更清楚。人無疑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在創造世界3的過程中,人超越了自己和自然,因為自己和自然先於人的自由而存在。人類自由誠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它超越了自然,至少因為它先於人類語言、批評思想和人類知識而存在。因此,世界1和世界3本質上是不同的。
精彩語錄
1、常識傾向於認為每一事件總是由在先的某些事件所引起,所以每個事件是可以解釋或預言的。……另一方麵,……常識又賦予成熟而心智健全的人……在兩種可能的行為之間自由選擇的能力。
2、把意識的突現和以前的生命的突現看作宇宙進化中兩個比較新近的事件,看作像宇宙的起源一樣我們也許永遠無法做出科學理解的事件,似乎是有道理的。這種有節製的態度坦白地承認未決的問題的存在,因而沒有關閉通向發現它們更多情況的道路——關於它們的性質,也許甚至關於發現可能的解決辦法至少是部分的辦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