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也許隻有莎士比亞和貝多芬在他們的生命快結束時踏上了藝術的頂峰,並因此得救;也有一些人經曆了相似的曆程,他們由於堅持不懈的努力而逐漸攀上較高的山峰,隻不過與莎士比亞和貝多芬相比較起來,不那麼突出、顯著。但對於科學家,我可就找不出有相似發展曆程的例子。科學家最早的成就常常就是他們最後的成就。
《二十世紀的生命科學》
作者:G.E.艾倫(美)
成書時間:1975年
推薦版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作者簡介】
G.E.艾倫(Allen G.E),美國知名的生物學史專家。艾倫一直從事生物學發展方麵的研究,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西方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他在1975年完成的《二十世紀的生命科學》一書,集中闡述了生物學在19世紀到20世紀20年代的思想發展曆程。該書在1975年在美國出版後就在社會上和學術界引起了普遍的反響,同時,也使艾倫贏得了學術聲譽。1978年,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還對該書進行了重印再版。鑒於該書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西方大學有關現代生物學史課程都把它作為指定的教材或主要參考書之一。
艾倫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紀的生命科學》。
【內容提要】
該書的價值就在於作者提出一些有影響的領域以及人與各種思想之間、一種科學和另一種科學之間、或科學與哲學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相互影響的問題。作者說:“假如某些讀過這部書的人能被促使去更深入地研究我提出的問題和論點,那末,寫這本書的目的就算達到了。曆史不是靜止的,事物和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也在不斷地變化著。所以,一部好的曆史著作應力圖精辟地提出自己的論點,使別人能更深入地進行研究並且超過它。”
作者講述的是20世紀的生物學的曆史,涉及生物學這個廣闊領域中的幾個方麵的曆史。作者從1890年到1965年間生物學發展中,列舉一些生物學分支學科的例子,通過舉例和說明,回答上述問題。
作者認為,在19世紀90年代、20世紀20年代和60年代,生物學家們已奠定了各種生物學的理論基礎,這些不同的見解已對種種生物學現象做出了可以讓人接受的解釋。這些理論有什麼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學內部和外部的哪些因素影響了這些解釋生物現象的標準發生改變?該書在概述20世紀生物科學發展的同時,對這些問題作出一些盡可能合理的回答。這些準備探討的生物學原則,不僅引起了處在思考階段的生物學家們的極大關注,而且已經在非科學家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選擇論述的幾個領域是:胚胎發育(重要的是細胞和組織的分化),遺傳(主要是孟德爾學說和染色體理論),進化(反達爾文主義、新達爾主義和綜合理論),普通生理學(生理的調控機製),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間,生物科學經曆了巨大的突破性的變化。特別在遺傳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分了生物學中,已解決了19世紀中葉提出來的許多問題。但這樣的突破性變化,並非當代生物學所獨有。類似的飛躍和富有成效的思想、某個研究領域和某種方法論的研究尤為重要。作者認為對曆史學家來說,把這些占支配地位的論題作為表示生物學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點是重要的。
接著,作者指出,當代生物學有幾個主要特征,其一就是堅信所有生物學問題最終都能在分子水平上加以研究。但這個觀點並不認為在其它水平上(如細胞、器官、個體或群體水平)對有機體的研究是無價值的。事實上,作者說,一些生物學家越來越意識到,在高級水平上研究有機體和在低級水平即分子水平上研究有機體是同樣重要的。那種認為把複雜的生物學現象還原為其簡單的成分(細胞或分子)就能得到充分說明的觀點,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生物學家中,已不如先前那樣流行了。盡管如此,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的分子生物學革命,仍然十分強調試圖在更大規模、更高水平上研究生物現象的相互作用之前了解生物現象產生的分子基礎的重要性。
作者介紹了生物學如何從19世紀的模式(博物學上的描述和臆測;生理學上的機械論)轉變成為20世紀的模式(實驗性和分析上的嚴謹性和綜合性)。促使20世紀生物學在方法上和內容產生突破的因素,是19世紀後半葉和20世紀前半葉物質科學(如物理學和化學)發展的影響。19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20年代的生物學家,一直期待著采用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時所實施的方法。生物學家感到,從事物理科學的人經常把真理精確性的矛頭指向他們,說他們的領域是不科學的,因為他們不能精確地證明他們的結論,他們的許多證據的線索是不完整的和無說服力的。最重要的是,他們承認,生物學中的普遍規律(從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到生物發生律及融合遺傳的概念)很少有能用實驗來加以驗證的,而在實驗這個“堡壘”上,19世紀的物理學和化學卻樹起了勝利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