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蒂芬·F.梅森(英)
成書時間:1956年
推薦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作者簡介】
斯蒂芬·F.梅森(S F Mason),英國知名的科學史專家。曾經擔任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化學講師、英國皇家學院的化學教授。
梅森一直致力於科學史的研究,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56年出版的梅森創作的《自然科學史》一書,普遍贏得了科學界的讚譽。在已經出版的自然科學史著作中,該書是獨具特色而又極有分量的一部。這部書材料豐富翔實,體係嚴謹完整,論述簡明扼要。特別是他關注了“工匠”(即直接進行生產實踐的勞動者)的曆史,對“匠人”在自然科學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進行深入闡述。
梅森的代表作是《自然科學史》。
【內容提要】
在近代曆史以前,很少有什麼不同於哲學家傳統,又不同於工匠傳統的科學傳統可言。作者認為,人們所知道的科學,是人類文明普遍進程中一個比較晚的成果。但是,科學是源遠流長的,可以追溯到文明出現以前。不管人們把曆史追溯多遠,總可以從工匠或學者的知識中發現某些帶有科學性的技術、事實和見解。隻不過在近代以前,這些知識或服從於哲學傳統,或服從於工藝傳統的要求。例如,哲學的思維傳統就限製了古希臘人的重要科學成就,使他們的兩個主要的天文體係都和古代人已知的觀測事實有著矛盾。
作者認為科學主要有兩個曆史根源。首先是技術傳統,它將實際經驗與技能一代代傳下來,使之不斷發展。其次是精神傳統,它把人類的理想和思想傳下來並發揚光大。作者說,如果我們根據石器時代人類的工具發展的連貫性以及他們的葬儀和洞內壁畫來看,可以說這兩種傳統在文明出現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在青銅時代的文明中,這兩種傳統大體上好像是各自獨立的,一種傳統由工匠保持下去,另一種傳統則由祭司、書吏集團保持下去,雖然後者也有他們自己的一些重要的實用技術。
之後,這兩種傳統本身也都分化了,哲學家從祭司和書吏中分化出來,不同行業的工匠也各自分開、自立門戶。偶然的接近也有,特別在古希臘時期,但總的說來,一直要到中古晚期和近代初期,這兩種傳統的各個成分才開始靠攏和彙合起來,從而產生一種新的傳統,即科學的傳統。從此科學的發展就比較獨立了。科學的傳統中由於包含有實踐的和理論的兩個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術和哲學兩方麵的意義。這樣一來,科學就反過來影響它的根源,而且實際上後來科學對於那些離開它的直接根源最遠的領域也都產生了作用。
以上這些,再加上科學運動的內在發展,就是作者在本書所要重點講的內容。
作者談到要說明科學的過去情形和科學在曆史上的成就,就會發現很難找到一種能簡潔表示的適用於一切時間和地點的科學定義。青銅時代的科學和古希臘人的科學存在著顯著的不同,而希臘的科學也僅在少數幾點上可以和現代的很多方麵的科學相比。當然,曆代的科學雖然變化多端,但也有其連續性,因為每一時代的人們總是對他們所繼承下來的科學遺產作了進一步的發展和補充。
因此,作者說,科學就是人類在曆史上積累起來的,有關自然界的相互聯係著的技術、經驗和理論知識的不斷發展活動。美國的科學史權威薩頓(Sarton),就認為在這個意義上,科學可看作是“人類的真正有積累性和進步性的唯一分支”。但是,真正有積累性的隻是科學中的一個部分,即科學的應用技術和它的經驗事實及其規律。從長期來看,到作者所處的時代為止,科學理論都是暫時的。古希臘人的杠杆原理和光的反射原理已成為科學永久遺產的一部分,但是古希臘人另外的一些理論,現在看來就隻具有曆史價值了。同樣,隻要現代科學的發展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人們就很難設想今天科學的任何理論會長期保持不變。
研究科學的曆史,就不能忽視古希臘。在青銅文化時期,數學和天文學大部分隻不過用於記賬、測量和製定曆法等功利主義的技術。那時候的科學在性質上和工匠的技術沒有多大不同,隻是前者是通過文字記載而不是通過口頭傳授保存下來。古希臘人發現,經驗上已知的同類特殊事實,可從理論上證明並適用於一切類似的情況,在科學前進道路上就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這裏,畢達哥拉斯定理和杠杆原理都是例子。希臘人還用幾何學來對他們的天文觀察作理論性解釋,因而使經驗性材料開始賦予宇宙理論以一種定量的結構。但是,在希臘占統治地位的世界體係是受到天體的地位優於地球的地位的見解影響的。正由於此,古希臘人就讚成地球中心說,特別是同心圓體係和本輪體係的形式,這兩種都是跟古代所知道的事實相矛盾的。不但如此,希臘人雖則有時也作了一些實驗,但是他們並沒有發展一種有邏輯連貫性的實驗方法。他們也沒有把科學應用到新的領域中去,除了可能在軍事工程和繪製世界地圖方麵有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