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腸胃病
清晨喝水更可以衝淡稀釋胃酸,並防止膽汁逆流入胃,減輕胃的刺激,達到預防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的作用。
早起喝水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人在一夜的時間中,沒有食物和水的補充,身體已經是一個空虛的狀態,起床後喝一杯水,一方麵可以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另一方麵又可以洗滌清潔已排空的腸胃,有利於胃腸生理功能的發揮。晨起喝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水很快被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可有效地增加血溶量,稀釋血液,降低血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心髒病“高峰期”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這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清晨起床飲水,還能濕潤腸道,軟化大便,促進大便的排泄,防治便秘。晨起喝水,以喝涼開水為佳,天冷時可喝溫開水,在頭天晚上晾開水時一定要加蓋,因為開水在空氣中暴露太久會失去活性和容易受到細菌汙染,從而喪失了養生保健的作用,甚至會引起生病。
既然清晨飲水對人體有如此功效,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這時喝下的水更要講求衛生與健康條件,選品質良好的飲用水,效果更佳。
睡前沒有喝水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險。這是因為人在睡眠中仍會消耗一至兩杯左右的水分,吃完晚飯到第二天早起,這期間人體同樣需要補充很多水分,如果水分補充不到位,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時候,最容易發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發心髒病及腦部疾病。國人在沐浴上習慣睡前洗個幹淨的澡再上床,但是洗澡的時候最容易流失水分,醫生建議,洗澡後最好要馬上補充水分,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喝水養生並不等於喝什麼樣的水都養生,根據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於現在市麵上很多礦泉水和純淨水很青睞,因為這些水隨時隨地都可以飲用,但是這些水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飲用水,有專家曾說過不宜將純淨水作為通常飲用水大量地長期飲用,嬰幼兒及少年兒童需要更加慎重飲用。因為這些純淨水都是通過加工而成的,主要是用反滲透技術處理製成。它們大多以城市自來水為水源,在生產過程中清除水中雜質的同時,也過濾掉了水中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
這些純淨水對人體來說已經不像自來水那樣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了,純淨水在失去礦物元素以後,它的水結構和功能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水分子過分串聯,變成線團化結構,而人體用常用的吸收模式去吸收這些經過處理的水,就會出現水不易通過細胞膜被人體吸收。而且這種超純水因為不含任何礦物質,就有較強的溶解能力,導致人體細胞內的生命動力元素逆向滲透,向體外流失。所以純淨水非但不適於老人、兒童,壯年人在運動出汗後,體內鹽分喪失較多的情況下,也不能大量飲用純淨水。
既然這些經過加工的水不是我們所要選擇的最好的水源,那麼什麼樣的水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呢?沒有汙染、沒有退化的、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天然水。天然的好水應該來自優質的水源,呈弱堿性,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礦物質。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關注,一些專門研究水的專家和機構表示人體不宜長期喝純淨水,因為它完全不含礦物質。因而在夏天,礦物質水特別受百姓歡迎。但營養專家提醒,礦物質水是在純淨水的基礎上人工添加礦物質,這種人工礦物質水的pH值多數呈酸性,並不能讓水恢複弱堿性的健康態。
從醫學上看,人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呈弱堿性的內環境。正常人血液pH(酸堿度)應在7.35~7.45左右。我們血液的酸堿度和水一樣,原始天然的好水大都呈弱堿性,含有鉀、鈣、鈉、鎂和偏矽酸等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天然礦物質,能與人體所需相吻合。但是對礦物質水的測試發現,它的pH值在6.0以下,甚至比純淨水還酸。
水的pH值是由水中所含的陰陽離子決定的,這也是養生學中的陰陽屬性的見證,我們常見的純淨水是去掉了大部分礦物質陽離子,所以這些純淨水多數都是偏酸性。而目前礦物質水的生產工藝是在純淨水中人工添加含氯化鉀、硫酸鎂的酸性礦化液,這些酸性的人工礦化液在水中分解,產生大量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而使它的酸度更低。加上這種人工分解的鉀和鎂離子性質並不穩定,因而無法像水中的天然礦物質那樣被人體細胞有效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