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讀書有利於腦細胞活動,增強腦細胞活力,從而防止大腦的衰老。美國神經生理學家科裏斯指出:“腦子用得越少,越易老化。”看來,生命在於運動,不僅指身體運動,還包括腦運動,通過大腦協調機體各部分功能,達到健身的目的。腦運動的方法很多,如弈棋、寫作、猜謎等,讀書也是重要的一種。

第三,讀書能使我們的心情愉悅,使身體緊張的狀態得到放鬆,書中一些優美的語言文字能夠調節感情、增加生活情趣。如果朗讀,效果更佳。此時會擴大肺活量,恰似深呼吸運動,起到氣沉丹田、呼吸綿綿的效果。

當然,讀書還能獲取養生保健知識,有益健康。

不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古人確有“書猶藥也”的說法。陸遊詩雲:“病經書卷作良醫”。古代文人墨客的詩集裏,有不少是談論讀書與養生之道的。讀書的養生功能,當然不是像藥物那樣直接作用於人的身體,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讀書也是一種腦部的運動。我們通常說的運動多指體力上的,孰不知人的腦力也是需要經常運動的。生命在於運動,這裏的生命當然應是全麵的,不能隻是體力上的。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經常的運動可以減緩衰退的過程,使之保持生機與活力。大腦是最需要活力的,我們常有“精神不老,青春常在”的說法,就是說即使身體上老了,但仍有健康的思維和充滿活力的心態,你就仍然是年輕的。反之,即使身體不老,但思維愚鈍,心態不佳,那你也就不那麼年輕了。讀書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也是自我調節、心理按摩的過程,就像適當的運動可以調節某些生理疾病一樣,讀書就是腦的適當運動,可以活躍思維,消除某些心理障礙,最終達到健身的目的。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讀書的過程就是心靈淨化的過程。人的閑暇時間多了,往往感到無所事事,有一種空虛感。若選擇以書為伴,就能有效地填補生活空白,充實自己,陶冶性情。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在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的時空徜徉,我們可以站在曆史的高度俯視人生。我們還會為生活的小事而煩惱嗎?還會為一時得失而浮躁嗎?拋卻了雜念,淨化了心靈,自然胸闊氣朗,精神高尚。

讀書能助人成功。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大量閱讀,知識日積月累,使人們在生活中多了一分情趣。不僅有益工作,還能大大豐富業餘生活。若有心把看書之所知、所思、所悟,寫成文章,見諸報刊、網站,更能使人增強自信,交流增廣,從而克服失落、失意、自卑等不良的心態。這種讀書獲知成功的心境反饋給生理、心理、器官、代謝、免疫……進而能夠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不僅會獲得精神的享受,而且還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在一些國家非常流行“讀書療法”的養生方法,他們認為讀書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是一種心靈的洗禮。比如在意大利,醫學家和文學家聯手,針對病人不同生理、心理疾病,精心設計出不同的詩歌或書籍作為“配方”,進行輔助治療,效果還不錯。法國圖盧茲老年大學的座右銘是:“停止學習之日,即是開始衰老之時。”其實,不論對老年人還是青年人,學習都可以使人進入專注狀態,一切有害的心理因素均被排除在體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樂觀向上、生機勃勃的健康心態,從而十分有利於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