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陰陽平衡助養生
注重陰陽的平衡是中醫養生中的基本思想。中醫養生法,說的就是對人體陰陽進行調節,使人體達到一個平衡狀態,這樣人體才會保持健康的狀態。一般來說,要想達到陰陽平衡狀態,是以中醫的陰陽為基礎,如果人體經常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那我們就會經常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自然我們就會健康長壽。反之,陰陽不能保持平衡的狀態,我們的身體就容易出現疾病。
養生是很有講究的。從靜養生來看,靜養生是使生命達到一個相對安靜的慢運動的平衡狀態,靜養的方法能夠減少陽氣和陰精的消耗,以達到人體內的陰陽平衡,使人的壽命自然延長。靜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心靜,隻有心先靜下來,才能給身體帶來一個安靜的環境,我們的心靜下來,那麼呼吸心跳血壓什麼都能夠處在一個平穩的環境。總的來說要讓心靜,心靜自然涼,心靜下來以後,人體的生理代謝,陽氣和陰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那麼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靜養的方法,這個方法可以采取半坐或者躺下來平臥,然後,眼睛微閉,雙手自然下垂,把意念集中於丹田,丹田就是我們肚臍下三寸的地方,然後做深呼吸,放慢呼吸的速度,盡量去想一些美好的畫麵,集中注意力,如此靜養再加上深呼吸,有節奏地慢呼吸,5分鍾就可以見效,當然15分鍾更好,這樣就可以很好地靜下來。
靜養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養生方法,也很實用,那麼還有一個跟靜養類似但是又有區別的養生方法就是慢養生。慢養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養生方法,《黃帝內經》中曾有記載古代的人一呼一吸6.4秒,但是現在的人3.3秒,從數字上看,現在的人的呼吸速度比古人快了近一倍,這是由於隨著人類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呼吸的頻率也隨之越來越高,人的呼吸頻率跟生命的長短是成反比的關係,呼吸頻率越慢,壽命越長;呼吸頻率越快,壽命越短,所以慢養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慢養生需要慢慢地來做,不能心煩意亂,慢養生就要做到心慢,心平氣和,心平氣和了呼吸心跳才能慢得下來,這樣才能減少陽氣和陰精的損耗。
另外,低溫養生也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它是力求陰陽平衡,但是又在降低陰陽的運動的基礎上來使陰陽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黃帝內經》中就曾指出“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這裏說的就是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高山上的人壽命一般都比較長,這是因為高山上的溫度比較低,而且氣溫相對穩定。其中的道理是很簡單的,在低溫的環境中,人的代謝速度比在常溫下慢,所以陽氣和陰精的損耗速度也就相對慢了,就像有些動物冬眠一樣。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具體來做呢?第一,冬天我們室溫不能過高,暖氣不要開得太大,這不利於低溫養生。第二,我們要多接地氣,多吸陰氣,多飲地下水、井水、礦泉水。第三,低溫養生還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說水稻,越冬食物比如冬小麥、大白菜,冬生水果,比如冬梨、蘋果、冬瓜、冬棗等等。
總的來說,這三種養生方法對陰陽平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減少陰精和陽氣不必要的損耗,從而使我們達到養生的效果。
另外,生命儲備是維持陰陽平衡的基礎。既然說到儲備,就要跟食物聯係到一起,因為食物就是儲備的基礎,因為食物也具有陰陽的屬性,所以食物對我們體內的陰陽平衡有很大的影響。
食物養生就是說首先我們要通過補和泄,一補一泄來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先從補充營養來說,人隻要活著,他的身體就在不停地運動著,身體各個器官在運動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地消耗能量,所以要不停地補充營養,來使我們身體達到一個供需式的陰陽平衡,這是說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