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養生主》裏的順應自然養生法
莊子在《養生主》中大力提倡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在《養生主》一文中,他強調:“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意為養生要遵循人體的經脈,要有所依,要有養生準則,要順應自然,這樣才可以保持身體健康長壽。隨之,莊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來闡明這個觀點。
養生首先要順應自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黃帝內經》中所倡導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就是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順應自然,就是順從四時氣候變化,適應周圍外界環境,使人體與自然環境相協調,這是養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人與外界環境有著物質統一性,外界環境提供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就是所謂的“人與天地相應”。
中國傳統養生理論認為,人和自然都是“氣”的產物,人處在天地之間,生活於自然環境之中,隻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存在。所以,人與自然相互影響,同樣存在於陰陽五行法則之中,遵循同樣的變化規律。自然界的一切運動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縱向考察中國養生文化史可以發現,養生理論應該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
《黃帝內經》中也曾提到“法於陰陽,調於四時”和“因時之序”,同樣表達了人應該順應自然的養生思想。所謂順應自然的狀態養生,其實就是說人們應該認識人與自然二者本身所具有的客觀規律,按照這種規律養生,才可能健康長壽。
除了自然界之外,人體的生理狀態也有自身的規律,就像《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那樣順應人體的自然生理規律,才能保護生機。
通過這種順應自然的養生思想可以發現,中國養生文化所要達到的是一種人體生命與自然萬物的整體和諧的境界。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協調和人體外界環境的整體統一,是人生命的必要條件。同樣道理,人們隻有做到內在機體與外在自然環境的和諧協調,才可能實現祛病延年的養生目的,恰好說明《養生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道自然”的哲學觀在人體科學領域的必然延伸。
人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的結合體,所以莊子的養生概念就是從人和自然相結合入手,說明人不僅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更要學會與自然界的運動變化相結合,這樣養生才最有效。所以莊子養生之道的重要內容就是追求自然之道,從遵循自然之道中達到最有利的養生效果。
《養生主》開卷即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緣督以為經”是莊子所提出可以保全自身的做人原則。莊子認為善與惡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名”也不過是另外一種“刑”,無論朝惡的方向走人生之路,還是朝善的方向走人生之路,都會失去自我,就如拿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有涯”的人生、生命就不知不覺地被“無涯”的那些“知”所吞沒了。所以應該跳出“善”“惡”“名”“刑”,另外走一條順乎自然、保全自我的路。養生就像庖丁解牛一樣“順其自然之理”避開社會的鋒芒,庖丁使其刃遊於骨節之間的空隙中,不去與牛身上的大骨頭和筋骨交錯的關節硬碰,而是“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養生主》的思想就是要養生達到一切順應自然,這才能使人們在養生道路上減少坎坷與曲折,避免那些不利於人體的因素給我們帶來麻煩,才能全身養生。這就是用“順”的辦法來處世,因循於事可得安然。
最後總結莊子在養生方麵的思想。莊子認為,對於自然,人類不僅要順應它,同時更應該主動掌握自然規律,並按照自然規律去養生保健。《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很明顯地強調了認識和順應自然規律以健康長壽的養生觀,而《養生主》中的“緣督以為經”,則可以視為在養生實踐中的具體作用。
養生不僅需要藥食、儀器、功法,更要著重於精神、心理的自我調節。養生的關鍵在於明白地做自己生命的主宰,在生命的自在中達至生命的永恒。莊子的《養生主》,明確提出以順應自然為法則,保護生命,保全天性,養好親身,享盡天年。這種養生思想總結了養生之道,清晰地解剖了人體結構和全身經絡運行情況,辯證地運用陰陽五行說解讀人體內環境統一協調的密碼,創建了舉世獨特的養生學,為後世的養生文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可見,養生文化必將對整個人類在新世紀中的發展、進步作出新的巨大貢獻。時間過去了幾千年,莊子《養生主》的養生思想仍然可以作為今天人們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