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養生主》裏的養生大道
當今世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養生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麵對現代醫學揭示的眾多疾病,今日的醫療手段雖然解決了不少問題,但仍有很多的謎團,很多的“不治之症”,於是人們的目光投向日常養生以防病於未然。
對於養生,中西醫學均提出了很多方法,如營養補劑、微量元素等的藥食養生;氣功、導引、瑜珈、健身的鍛煉養生等等。如此眾說紛紜的方法使人眼花繚亂,加之極其誇張的廣告宣傳作用於現代人急功近利的心理,所有的一切都愈加使得本不平靜的內心更為沸揚。
很大一部分人不斷追求養生的方法,但是他們不懂得養生中的科學道理,一味盲目地養生,不僅沒有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反而浪費了時間和金錢。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下麵以《養生主》一文來展示一下道家學派中莊子的養生文化。
追求主宰
所謂《養生主》,就是養生之主、生命之主。
莊子《養生主》一文中,庖丁從解牛的過程中向大家展示了一個養生的道理,而文惠君就是從“庖丁解牛”中得到了養生的道理,從而體現了該文的養生真諦。
現代人養生,方式五花八門,氣功、導引、藥物、食品、器具等等,最終為形式所困,分不清好壞和主次,隻好是形式上的滿足,這樣並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目的。養生要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以自心為無,感知為有,無心於外麵的花花世界,不為外世所擾。這樣神清氣寧,守精不妄,生命之元得以保存,養生的目的也就自然達到了。
生命的自在,並不是說就是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古語中就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警示語。庖丁也一樣,他在解牛的過程中也不是隨便下刀、隨便剖解的,而是“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所以生命需要認真對待,沒有什麼必然和極端的說法,養生更是如此。現在有些人放縱無度,生活無節製,看起來很瀟灑自在,殊不知漠視已知的道理、規律,就不能算真自在,更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追求自在
庖丁就是一位精於求道的解牛人,《養生主》中塑造他在解牛之時,舉手投足“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這是何等的境界啊。莊子又借文惠君之口稱道:“得養生焉。”這樣看來,養生就是生命的自在。一個會主宰自己生命的人,不會為自身的欲望或外界的影響驅使,他就是自在的人。
放眼來看,當今社會的人們,麵對功名利祿的誘惑、愛恨無常的情感,猶不能解,哪來的自在?那麼,現代人求養生又如何得到自在呢?《養生主》裏說得很好:“以神遇不以目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就是說要想得到自在就要抓住自己的本心,順應自然,珍惜擁有的一切,而不必刻意追求生活中沒有的東西。把功名利祿看做過眼雲煙,內心便可以安寧了。在情感的變化上,莊子又提出“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也”的主張,也就是說悲傷的時候盡管悲傷,高興的時候痛痛快快地去高興,一切跟著感覺走,不要刻意追求。相反,高興的時候還帶著憂傷的情緒,悲傷的時候卻強顏歡笑,這倒屬於“遁天傍情”,必受“遁天之刑”。
追求永恒
養生就是要高質量的生活和長久的生命,但是誰也不會永生。所以,莊子在《養生主》裏就有“老聃之死”的說法。生與死是同時存在的,對於生命來說,有生就有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也一樣,如果養生僅僅為了追求肉體的永存,那麼執著於自身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主宰和自在,肉體的存在從而變得毫無意義。
《養生主》最後以“指窮於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結束了全文,旨在說明人的生命不可能長久留存在世上,但是人的精神可以像生命之火一樣永遠流傳下去,也正是因為有“火”,“指”的存在才有意義。
養生的目的是求得身體的健康、生命的長久,但如果隻著眼於一身之舒適,一餐之饑飽,而忽略了精神的充實,這樣的生命隻會越活越狹隘,越來越委頓。這種沒有精神支持的養生是虛假的,像“指”一樣很快會“窮於薪”。真正的養生不僅要關注肉體,更要重於精神的培養。隻有有了充沛的浩然正氣,肉體才可能長久,有了永恒的精神,才會有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