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組織與外部環境(2 / 3)

5.文化教育環境

文化教育環境主要包括組織所在地區人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直接關係到組織人力資源的來源和構成以及人才的開發與培養等。

6.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主要包括組織所在地區的自然資源、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等各種因素的總和。自然環境因素是相對穩定的。組織需要根據自然環境的狀況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不僅要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自然環境資源,還要有效地保護自然環境。

(二)具體環境

具體環境是指對組織的目標實現有直接影響的各種外部因素,一般包括資源供應者、競爭者、顧客、政府管理部門和利益集團等。

1.資源供應者

資源供應者是指向組織提供資源的單位。任何組織的正常運營都離不開必備的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資源。組織在資源供應方麵得不到充分保證,就無法完成組織任務、實現組織目標。因此,組織的管理者應尋求能以較低成本保證持續和穩定的供給投入的資源供應者,避免過分依賴於某個資源供應者。

2.競爭者

競爭者是指與組織爭奪資源,或可提供相同、可替代產品或服務的人或組織。組織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人才競爭、資金競爭和市場競爭等方麵。組織的管理者必須及時了解和正確估計競爭形勢,根據競爭環境的特點,製定有效的組織發展戰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顧客

顧客是指組織為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人或單位,是組織要滿足其某種需求的服務對象。組織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需要其產品或服務的對象存在。組織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能否有效地滿足顧客的需要,使顧客滿意。因此,組織的管理者必須深入市場,正確分析市場需求及其變化趨勢,及時開發出滿足顧客需要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形成廣泛而穩定的顧客群體。

4.政府管理部門

政府管理部門利用其行政管理職能製定的各種政策和法規影響和製約著組織行為,對組織目標的實現具有直接影響。組織必須了解政府部門製定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在政府政策的指導下,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活動。當政府的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組織應相應地調整其行為和戰略。

5.利益集團

利益集團是指社會上代表某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的群眾組織,如工會、婦聯、殘聯、消費者協會、環境保護組織等。利益集團雖然沒有政府機構那樣的權力,但同樣可以對各類組織施加相當大的影響。他們可以通過直接向政府部門反映情況,以各種宣傳工具製造輿論,從而影響組織的管理活動。組織的管理者應關注核心利益主體的利益需求,並對此作出適當的反應。

四、外部環境與管理之間的關係

環境因素是客觀存在的,並對組織的管理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了解、認識和掌握管理環境,組織就可以有所作為,針對一些環境因素作出正確、及時和迅速的反應,為組織營造出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

(一)環境對管理的影響

環境對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外部環境是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前提

外部環境是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具體環境對組織的影響程度較高,會直接影響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如缺乏消費需求和生產要素供給,組織就難以生存,更談不上發展。相比較而言,一般環境對組織的影響程度較低。但組織更容易通過自身行為的改善選擇和創造一個良好的具體環境,卻難以改變所處的一般環境。

2.外部環境對組織具有製約作用

外部環境作為外在條件對組織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限製和約束作用。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間的利益關係和商業糾紛主要依賴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來解決。國內和國際相關的法律規定著組織的法定資格、產品標準和行為規範,對規範和控製組織具有重要的製約作用。

(二)組織對環境的適應

外部環境具有客觀性、多變性和複雜性的特點。組織對環境的適應,主要是指組織對其社會環境的覺察和反應。組織對外部環境的反應主要有兩種基本形態:一是消極、被動的適應;二是積極、主動的適應。任何組織要想達到自己既定的目標,都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的變化。

對管理者而言,管理職能的發揮必然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和製約。管理者要通過對內外部環境因素和條件的研究分析,靈活且有預見性地履行管理職能,並根據環境條件及其變化,選擇適當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第二節利 益 相 關 者

一、組織的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是一個與股東(shareholder)相關的概念。這一概念是由伊戈爾·安索夫於1965年在《公司戰略》(Business Strategy)一書中首次提出。利益相關者是指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活動或被企業活動所影響的人或團體。

利益相關者理論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國家,其產生既是對傳統“股東至上主義”的一種反思,又是對西方社會掀起的社會責任運動的回應。

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這些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的股東、債權人、雇員、消費者、供應商,也包括政府、社區、居民、媒體、環境保護主義組織等。企業應將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實現納入社會責任的範疇,實行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以保證各個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實現。

二、利益相關者的劃分

組織的生存和繁榮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

(1)美國管理學教授愛德華·弗瑞曼(Edward Freeman)在1984年出版的《戰略管理:一種利益相關者的方法》(Strategi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中指出,利益相關者由於所擁有的資源不同,對企業產生不同影響。並將利益相關者細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