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為的領導藝術(1 / 1)

無為而為的領導藝術

領導的管理法多種多樣,有雷厲風行的,有順其自然的,也有無為而為的。早在古代,《莊子》中有一段陽子居與老子的問答。有一次陽子居問老子:“假如有一個人,同時具有果敢敏捷的行動與深入透徹的洞察力,並且勤於學道,這樣就可以稱為理想的領導者了吧?”老子搖搖頭,回答說:“這樣的人隻不過像個小官吏罷了!隻有有限的才能卻反被才能所累,結果使自己身心俱乏。如同虎豹因為身上美麗的斑紋才招致獵人的捕殺;猴子因為身體活潑,獵狗因為擅長獵物,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繩子給捆起來。有了優點反而招致災禍,這樣的人能說是理想的領導者嗎?”

陽子居又問:“那麼,請問理想的政治家是怎樣的呢?”老子回答:“一個理想的領導者功德普及天下,但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都和他無關;其教化惠及萬物,但人們卻絲毫感覺不出他的教化。當他治理天下時不會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跡,但萬物各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這就是莊子主張的理想的領導者形象。

俗話說:“此時無聲勝有聲。”有時候,人在許多場合並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現,隻要默默無言,就足以使對方懾服了。就像諸葛亮布下空城計,看上去空空蕩蕩,反而給敵人一種受到包圍的不詳預感,隻得夾著尾巴溜走了。“欲擒故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意思是遇事不慌,鎮定自若,揮灑自如。這是領導在管理事務中的智慧,也是一種智慧人生。

領導如何做到無為而為呢?

第一,領導者應盡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第二,不要實行使下屬負擔過重的政策。第三,對下屬的各種活動盡量避免介入或幹涉。那麼,這是不是說領導者對一切都不管,而無所事事呢?事實絕非如此。聰明的領導者要隨時留心下屬的動向。但是,他若因此而口出怨言或是發牢騷,自歎倒黴,那麼這樣的領導者並不稱職。因為無論工作多麼辛苦,都是自己應負的責任,所以表麵上不應顯出痛苦的樣子,而要以悠閑自在的精神狀態麵對下屬,使他們安心工作。

現代企業的組織管理中,如果董事長或總經理事必躬親,不但會打擊下屬士氣,而且自己也會累得挺不住。身為主要領導,為員工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是他的責任。日常的工作要交給各部門的主管去辦,將職權分擔出去。如此一來,自己才會騰出精力構想經營大計。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的領導者,其公司或企業絕不會有光明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