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我是李敖第二(1 / 1)

我願我是李敖第二

近年來,台灣作家李敖的書在大陸成為暢銷書。李敖為人剛直不阿,文風辛辣尖刻,常發驚世駭俗之言,常做違規越軌之事,因而備受矚目。在大陸的文化圈內,很少有人不知道李敖的了。

李敖的膽子奇大。他不僅敢罵中國文化的劣根性,而且敢罵國民黨當局。他因此被視為政治要犯,關了七八年。

李敖隻要發言,就往往惹起一場文字官司,文誅筆伐,搞得台灣島沸沸揚揚。

李敖的確屬於那種才高傲世的人。早在台灣大學讀曆史係時,他的成績、才能和個性就已經顯露出來,並深為教授們所了解。以至於後來李敖考研究生口試時,沒有人“敢”提問題,最後主考官隻問了一句“你以後還穿長袍嗎?”就在大家一笑中考取了。

李敖1959年台大畢業,1961年退伍,夏天考入研究所,冬天就投稿到《文星》雜誌。從此,開始了他的戰鬥征程。

他在《文星》雜誌上,以“異己分子”的麵目出現,用他那尖刻而辛辣的語言向國民黨當局發起了衝鋒。一篇篇文章發出去了,一次次圍攻和討伐也開始了。台灣人震驚,李敖名聲也大振。他成了當局的眼中釘、肉中刺,文的不行,隻好來武的了。他被關進了監牢。他的作品也被查禁。

李敖的聲音並沒有被壓製住。當局越禁止它,大眾就越要了解它。結果,李敖的名聲越禁越大,在海外也有了名氣。

李敖並沒有因為挫折而改變他那特立獨行的性格。他說:“24年間,我遭遇了失業,遭遇了坐牢,遭遇了環境的打擊,遭遇了敵人的誣蔑,遭遇了親朋的冷暖,遭遇了同誌的背叛……但是,我還是我。我頑強得很,堅定得很,我沒有變,我還在鬥,還在跟國民黨鬥。”

這期間,國民黨當局試圖感化他,拉攏他,都沒有效果。李敖說:“姚從吾老師希望我做學者,陶希聖希望我做打手,陳誠希望我做‘師爺’,蔣經國希望我做‘少保’,我希望我做自己。最後,我成功了!”

1976年,當局不得不釋放了李敖。李敖便又開始了他“沒有青春隻有鬥”的生涯。

李敖是1949年赴台的,到1981年,已在島上住了32年。他自豪地寫道:“從在《文星》興風作浪起,我努力在這個島上,用我的力量,‘做砥柱於中流’、‘挽狂瀾於既倒’,使遠在天邊的,近在眼前。雖然我被允許活動的範圍極窄,時間極短,但我究竟做到了特立獨行。我敢說:32年來,又能發揮打擊力、又能獨來獨往的唯一一個真人,不是別人,就是我,……32年的艱苦卓絕,我的自負是:‘如果我不是李敖,我願我是李敖第二。’”

許多人都不敢與李敖苟同,但是他們卻不能無視李敖的存在,不能不折服他見解的深刻。

一家出版公司這樣評價李敖:他是頑童、是英雄、是善霸、是文化基督山、是社會羅賓漢、是俠骨柔情的大作家兼大坐牢家。

李敖的成名,在於他有不俗的主見;在於他有獨辟蹊徑的思想;在於他的特立獨行;在於他超人的自信和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