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3 / 3)

○小名犬子

前漢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名犬子。既長,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所謂犬子者即小名耳。然當時小名小字之說未聞,自東漢方著。相如小名,父母欲其易於生養,故以狗名之。逮其既長,向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故更名相如。今人名子猶有此意,其理甚明,非謂其少時學擊劍而名犬子也。觀者不可以上文惑之,師古注謂父母愛之,不欲稱斥,故為此名。此說未盡,洪駒父作《侍兒小名錄》,或者又作《續侍兒錄》,謂搜羅盡矣。觀諸書,知尚多遺逸,欲更續之,未暇也,往往見古人小名小字者,又不得不信,因而筆之,得八百來件,而侍兒、倡優等名不錄也。可為五卷,愧未甚廣。《唐·藝文誌》、《崇文總目》,皆謂陸龜蒙有《小名錄》五卷,恨不得而見之。

○僮約香方

前輩多謂漢王褒《僮約》,魯直效之作《跋奚奴文》。仆謂魯直之前,石崇效之,嚐作《奴券》矣。唐侯味虛作《百官本草》,賈誌忠作《禦史本草》,或者謂前此未聞。仆謂此意祖範曄《和香方》。曄撰《香方》,悉以比類當時之士。如曰“麝本多忌,比庾炳之。”“苓藿虛燥,比何尚之。”“詹唐粘濕,比沈演之。”“棗膏昏鈍,比羊元保。”“甲煎淺俗,比徐湛之。”“丹鬆蘇合,比慧琳。”“沈實寡和,以自比況。”所不同者,此以人,彼以官耳。

○以點心為小食

《漫錄》謂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已有此語。鄭亻參為江淮留後,夫人曰:“爾且點心。”或謂小食亦罕知出處,仆謂見《昭明太子傳》曰“京師貴,改常饌為小食。”小食之名本此。又謂陳江總《怨行》詩曰“團扇篋中藏不分,纖腰掌上詎勝情。”按羊侃有舞人,腰圍一尺六寸,時人鹹推掌上舞。仆謂趙飛燕體輕能掌上舞,見《外傳》,《漫錄》何舍此舉彼邪?

○民應如蘭

班固作《文帝敘讚》曰“我德如風,民應如草。”用《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意也。而潘嶽作《晉世祖誄》曰“我德如風,民應如蘭。”傅玄《四箱樂歌》曰“上教如風,下應如卉。”古詩曰“袖中有短書,欲寄雙飛鳧。”而沈約詩曰“盈尺書綢繆,欲寄東飛鳧。”

○五總龜九齡

《唐書》載:殷踐猷博學,與賀知章相善。知章嚐號為“五總龜”,謂千年五聚,問無不知也。而顏真卿所撰《踐猷墓碑》曰“顏元孫、韋述、賀知章、陸象先與踐猷,凡五人相聚,故曰‘五總龜。’”其說不同,又今稱一齡為一年,如揚子“童烏九齡”,孫綽“越在九齡”,皆以九齡為九歲,不知文王世子“夢帝與我九齡”,以九齡為九十歲矣。

○火浣布

嚐見一雜說論火浣布,或謂木皮所織,或謂鼠毛所織,未知孰是。仆謂二說皆有之,觀《搜神記》曰“昆侖之墟,有炎火之山,上有鳥獸草木之皮,則其鳥獸之毛也。”又按沈約《宋誌》,炎洲在南海中,有犭吉犭屈獸。人捕之,斬刺不傷,積薪烈火,縛以投火中,而此獸不焦。又火山國,家有火,雖雨不息,火中有白鼠,然洲上林木得雨則皮焦,得火則皮白,洲人以春月取其木皮織布,為火浣布。若是,木皮、鼠毛,皆可為布也。

○足寒傷心

龔養正《續釋常談》謂:足寒傷心,人勞傷骨,見《朝野僉載·俗諺篇》。仆謂此語引者甚多,其源出於黃石公《三略》。其間如《劉子》、《五代史》,皆嚐引以為言,不但《僉載》也。賈誼書曰“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董仲舒策曰“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為;猶金在熔,惟冶者之所鑄。”此等語皆見《管子》。

○劉琨、盧諶贈答詩

《文選》載劉司空琨、盧中郎諶贈答詩,止一二首。而琨文集載贈答詩,往返四首。琨《重贈盧諶詩》,有曰“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今《選》、本傳俱載是詩,而不聞盧諶所答。按琨集中有諶答,曰“誰言日向暮,桑榆猶啟晨。誰言繁英實,振藻耀芳春。百煉或致屈,繞指所以伸。”皆答其意也。又按琨集,先是盧子諒謹箋詣劉司空,並贈司空詩,然後劉司空答子諒書與詩雲雲。今《選》先載答而後載贈,失其序矣。鍾嶸《詩品》曰:越石詩,其源出於王粲。善為淒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琨既體良才,又罹扈運,故善敘喪亂,多感慨之詞。中郎仰之,微不逮矣。觀此,有以見二公之淺深。考《唐·藝文誌》,《劉琨集》十卷。仆家藏正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