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麵臨嚴峻的形勢並沒有驚慌失措,更沒有失去思考能力,相反,他調動了全部的智慧對“老頭子”三個字作了巧妙的解釋,以其機智性的幽默而免於殺身之禍。
一般說來,在不利的情境中,越是帶著自我保護的色彩,後果就越不嚴重,幽默的成分就越多。這種特點日常交往中更能看得出來,因為日常交往的情境一般並不像見到皇帝那樣嚴峻,人們有更多的自由天地以充分的幽默感來進行自我保護。
例2
有一次,中國著名京劇老生演員馬連良先生演出《天水美》,他在劇中飾演諸葛亮。開演前,飾演魏延的演員突然病了。一位來看望他的同行毛遂自薦,替演魏延這一角色。
當戲演到諸葛亮升帳發令巧施離間計時,這個演員想和馬連良開個玩笑,該魏延下場時,他偏不下場,卻搖搖擺擺地向諸葛亮一拱手,粗聲粗氣地說道:“末將不知根底,望丞相明白指點!”
但是,這個突如其來的情況並沒有難倒馬連良。
他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向“魏延”莞爾一笑,說道:
“此乃軍機,豈可明言?請魏將軍站過來。”魏延一聽,隻好走到“諸葛亮”跟前。隻見“諸葛亮”稍微轉了一個身體,俯在“魏延”耳邊輕聲說了句什麼,那“魏延”口中連呼“丞相好計!丞相好計!”
然後趕忙匆匆下場。
這一段臨場現加的“戲”,連台下老觀眾也沒有看出其中的奧妙。其實,馬連良的“好計”隻不過是壓低嗓門,笑著對這位搗蛋的同行罵了一句:“你這個王八蛋還不快點滾下去!”
馬連良先生遇困不亂,巧言解圍,不愧是一個藝術大師。
可見,許多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不懂幽默之妙,首先是他在不利的境遇中常陷入精神的被動,不能以輕鬆的心情來自由變換自己的情感視角,總是被習慣的實用價值所困,所以,你的情感不能獲得自由。
同時,在此情況下,你之所以缺乏幽默感,是你心眼太死,死守著通常的理性邏輯不放,不懂得我國民間藝術家的寶貴經驗:“理兒不歪,笑話不來。”
擬人幽默法
擬人法,是創作童話、動畫和寓言的常用手法。我們這裏所說的擬人幽默法,是從童話王國、動畫世界和寓言故事裏尋找幽默感覺。
現在,唐老鴨、米老鼠、大灰狼和玩具熊都已變成了“世界公民”,成為許多人的外號和代名詞;還有黑貓警長幾乎成了警察最愛的稱呼了。
為了表現和平這個永恒的主題,有人畫了一頭鬥牛,卻將兩隻犀利的牛角打成了一隻蝴蝶結,而且悠閑地聞著一朵鮮花。
牛角是不可能打成蝴蝶結,就像大灰狼不可能戴上一頂鴨舌帽一樣,但是幽默感就是從這不可能中找到的。
擬人幽默法,是人和世間萬物的交流和對話,使人和大自然更加親切和諧,這也是幽默所要追求的一種效果。
先請看一則外國幽默:
例1
一天,一位法國人去拜訪他的英國朋友。當他走近朋友的住宅時,一條大狗竄出來對他汪汪吠叫。法國人嚇得止住了腳步。正在這時,他的英國朋友出來看見了他,忙說:“不要怕,有條諺語說:‘會叫的狗不咬人’,你不知道嗎?”
那位法國人馬上回答:“我知道這條諺語,你也知道這條諺語,可這狗……它知道這條諺語嗎?”
這則幽默的絕妙處就在於最後一句話上,法國人故意將人和狗相提並論,將狗人格化,把它變成了一個會思考的動物,從而既發泄了心中的不悅又不失去禮貌,他所采用的幽默手法,就是擬人的幽默法。
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不能說動物沒有情感,但是動物畢竟缺乏動機和手段結合起來的能力。因而,擬人則賦予動物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某種動機,把某些無意識地結果變成有意識的自覺行為,幽默往往由此而生。
請看下麵一段對話:
例2
——昨天你的馬騎得怎麼樣?
——不太壞。問題是我那匹馬太客氣了。
——太客氣了?
——是呀!當騎到一道籬笆時,它讓我先過去了。
大家一看便知發生了什麼事情,馬把這位先生摔下來,並非有意為之,隻是由於跨欄技術還不達標準。而主人把自己的被摔遭遇反解為馬的“客氣”,主人正是用擬人幽默法而產生了一種自我解嘲的喜劇效果。
擬人幽默法不僅能夠產生自我解嘲的效果,而且可以巧妙地運用它,以達到嘲諷他人的強烈的幽默效果。
請看一則阿凡提的故事“驢的朋友”:
例3
有一個新上任的縣官,聽說阿凡提機智,很不服氣,揚言要把他戲弄一番。
阿凡提知道了這件事,就自動騎著毛驢來到衙門,對縣官說:“我來了!”
縣官看見他和毛驢一同進來,故意大聲招呼說:
“歡迎你們兩位一同光臨!”
阿凡提拍了拍驢背,毛驢揚頭叫起來,又是甩蹄子,又是搖尾巴。阿凡提說:“我的這頭蠢驢在家說,它的朋友當了縣官,非叫我帶它來見你不可!”
縣官漲紅著臉說:“那是你的驢,同我有什相關?”
阿凡提對毛驢說:“我叫你不要來吧,你的朋友一當了縣官,就不認你了!”
鄉親們一起大笑起來。
在這則笑話裏,縣官和阿凡提都同時使用了擬人法,把毛驢人格化,然而阿凡提技高一籌,活靈活現地把他的毛驢說成是縣官的朋友,達到了嘲諷縣官的幽默效果。我們說,語言是人創造的,是人類的專利產品,因而,人不願與動物亨受同等語言待遇。但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也不妨讓動物說說人話,過過做人的癮,也別有一番情趣。不信,您試一試。
隨心所欲的隨意成趣法
隨意成趣法,是對產生幽默趣味的種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乍一聽,是信口開河,再一想,卻耐人尋味。
我們這裏所說的隨意,並不像海市蜃樓那樣虛無縹渺,使人難以捉摸,而是貼近生活的。完全可以套用一句搓麻將的術語:自摸。
隨意就是順其自然,自然才能成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是古典意趣;白天我寫賓館、金三角企業家俱樂部、新空氣藝術團、知了書屋、阿信小吃店、咪咪發廊……頗有現代氣息。
要是來個無底洞夜總會、聊齋咖啡屋、野豬林舞廳,這樣取名不倫不類不說,又有誰敢去問津光顧呢?
因此,運用隨意成趣幽默法,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和諧,二是自然。
例
夏夜,你在朋友家小坐。
“啪”的一聲,你打死一隻蚊子,一摸胳膊上,已經鼓起一個大包。
“咦!這蚊子怎麼專叮生人啊?”
“這是我們家的看家蚊子!”男主人笑了。
“哼!”女主人卻借題發揮說:“連我家的蚊子也學會喜新厭舊了。”
一時不知道這話裏包的是什麼餡,使你坐也不是,走也不是。這時,幽默趣味能不能救你呢?
“嗯……啊……明白明白……”你故意自言自語地念念有詞。
“你在跟誰說話呢?”女主人驚異地問。
“你沒有看到你們家的看家蚊子在跟我咬耳朵嗎?”
“那它跟你說什麼?”女主人臉上的烏雲鬆動了。
“它說哼哼哼,又說嗡嗡嗡,聽懂了吧?”
“我又不是蚊子!”女主人忍不住笑了。
“它對我說,我咬了你一口,才知道你是個男的,要不然,我還當你是第三者插足呢?”
大家都笑了。幽默趣味驅散了夫妻間即將發生的一場風波,這就是和諧。
幽默趣味的隨意技巧發展到最高層次,就能達到隨心所欲,出神入化了。
溝通心靈的自嘲幽默
自嘲幽默法是一種最高層次的幽默手法,也是最有效的幽默方法之一,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人們在社交生活中,有時即使講出了一些很驚人的妙語,很深刻的哲理,對方還是茫然。這就是說你如果不能縮短你與對方的心理距離,打不破豎在你們之間的那堵透明的牆,你自己最終會喪失駕馭他們的信心,直至你在社交中垂頭喪氣地敗下陣來為止。
要打破這堵透明的心理隔閡,把對方的注意力提到相當高度,最具強烈效果的就是自嘲——一種列入最高層次的幽默。
自嘲無非兩種:一是嘲笑自己的短處如自己的長相,還有一種就是嘲笑自己做過的蠢事。
在社交生活中,自信可以說是人的一種生存要素,因為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猥猥瑣瑣、顧影自憐的人,怎麼能以一種獨立的人格麵向社會。而且幽默本身就體現一種不為命運所羈絆的自信,這種自信體現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自嘲。
自嘲,表現了一個人對自身價值和所處的環境有自知之明,這是一種可貴的自省精神,具有很強的內聚力,能夠促使人們從相斥到相容到互補的轉化。
因此,想幽默,從自嘲做起。
例1
現已退休的老許,雖然年事已高,卻老當益壯。
一日友人來訪,問道:
“你看來完全沒有變,你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沒有秘訣,我一向樂觀。”老許回答說:“天塌下來我也不怕,因為有高個子首先頂著。”
我們從這個快人快語中會不會覺得充滿了自嘲精神?往深處想,還會發現一個敢笑自己矮的人,他的心靈自由度一定很高。
自嘲幽默法不是故意貶低自己,嘩眾取寵,而是為了真實地再現自己的價值和高度。
嘲笑自己的缺點比嘲笑他人的缺點的高明之處在於把自己的珍愛和對自己的貶抑結合起來,以主動貶抑體現自己心靈的純淨,而對別人的調笑卻沒有這麼強的珍愛和貶抑的反差、這麼複雜的情感結構。
如今社會中家庭裏不和睦的原因很多,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誰都想維護自尊,統治家庭。所以,夫妻的矛盾最為突出,如果矛盾得不到調解,彼此的心理距離就會拉遠,要縮短這種心理距離,就必須放棄指責對方的弱點,而主動表現自己的弱點,這種方式就是自我嘲弄。盡量擺脫自我,這樣彼此的心靈就會接近。
例2
有一對夫婦吵得很凶,吵到後來丈夫覺得後悔,就把妻子帶到窗前去看對麵兩匹馬正拖著一車貨沿路往山上爬。
“為什麼我們倆不能像馬那樣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頂?”
“我們不可能像兩匹馬一樣一起拉,”妻子說,“因為我們兩個之中有一個是驢子!”
“那一定是我這頭公驢子。”丈夫馬上接口說。
當妻子說到“兩個之中有一個是驢子”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妻子自己承認是“驢子”;另一種是說丈夫是“驢子”,而丈夫在這裏為進一步消除與妻子的心理距離,就不讓妻子說出第一種可能,搶先主動說自己是頭“公驢子”,間接的說明是自己的脾氣不好。這就是自嘲幽默之妙。
故作癡癲,反守為攻法
“假癡不癲”是我國古代三十六計之一。是指表麵上糊塗,心裏卻明白,用“假癡”佯裝自己的真實目的,麻痹敵人,然後再反守為攻,克敵製勝。在論辯中,是指麵對對方的謬論,假裝不明白,沒能發現他的本意,故作曲解,謬釋其意,諷言刺人,使其丟醜。
例
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年輕時,有一天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家庭宴會。他邀請一位小姐跳舞,小姐傲慢地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靈機一動,微笑著說:“對不起,親愛的小姐,我不知你正懷著孩子。”說完,他很有禮貌地鞠了一躬後離開了她。那位高傲的小姐在眾目睽睽之下無言以對,滿臉緋紅。
在這裏,如果說這位小姐拒絕普希金的邀請是傲慢的話,那麼在大庭廣眾之中故意把這個年輕人稱為“小孩子”,則是太無禮了。對此普希金“假癡不癲”,佯作不知道對方話中的“小孩子”是指自己,卻故意把對方說的“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曲解為“不能和孕中的孩子一跳舞”,既保住了自己的尊嚴,又給對方以極大的諷刺和回擊。
針鋒相對以正壓邪法
“針鋒相對”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針尖對麥芒”,論敵言辭鋒利,我方言辭要更鋒利;對方有氣勢,我方就更要有氣勢。以威對威,以勢對勢,以快打快,以強擊強。運用這種方法要求論辯者義正辭嚴,理直氣壯,臨威不懼,神態剛強,在論辯中產生一種聞之震耳、以正壓邪的作用。
例1
有一次,在聯合國的一次會議上,菲律賓前外長羅慕洛和前蘇聯代表團團長維辛斯基發生了一場激烈辯論。羅慕洛批評維辛斯基提出的建議是“開玩笑”,維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無禮之舉,他說道:“你不過是個小國家的矮人罷了。”維辛斯基剛說完,羅慕洛就站起來,告訴聯合國大會的代表說,維辛斯基對他的形容是正確的,但他又接著說:
“此時此地,將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擲去——使他們的行為有些檢點,這是矮子的責任。”
羅慕洛的話博得了代表們的熱烈掌聲,而維辛斯基隻好幹瞪眼,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在這則事例中,維辛斯基作為蘇聯代表團團長,雖然來自一個超級大國,卻出乎意料地在聯合國大會上對別國外長進行人身攻擊,完全違背了國際友好交往的基本道德和禮儀,表現出十分低劣的思想和業務修養,受到與會者的唾棄是可以想象的。反觀作為“小國之臣”的羅慕洛,雖然菲律賓小得還遠不如蘇聯的一個州,而且羅慕洛穿上鞋子後,身高也隻有1.63米,但他麵對一個超級大國外交官員的嚴重失禮言行毫不畏懼,為了維護自己及國家的尊嚴和形象不受損害,他勇敢而巧妙地動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當眾抨擊了對方的卑劣行為。雖然他謙遜地自稱為“矮子”,但卻不是一般的“矮子”而是能舉起“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擲去”的人,真理在他手上;雖然他也把對方比作“巨人”,但這卻是—個在國際交往上“行為不檢點”的“巨人”。這樣,“舉起真理之石”的“矮子”與“行為不檢點”的“巨人”正好成了鮮明的對照,有力地表現了菲律賓國雖小卻不容侮辱的嚴正立場,準確而有分寸地批評了身為大國之使的蘇聯代表團團長行為有失檢點的惡劣行為。
反唇相譏的倒戈一擊
反唇相譏法,是指受到對手無理指責後,倒戈一擊,反過去譏諷對方。它要求以簡短有力的語言,一語破的,噎得對手再也說不出話來,使對手的指責、嘲諷、詰難皆被一掃而清。
例1
維特門是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的著名律師,他後來被選為州議員。有一次他穿著鄉下人的服裝,從農莊來到了波士頓,在一家客廳裏坐下休息。這時候他聽到一群紳土淑女在議論他:“嗬,來了一個地道的鄉巴佬,我們逗逗他”。於是,他們圍了過來,向他提出各種各樣的怪問題,企圖嘲弄他。
維特門站起來說:“女士們,先生們,請允許我祝願你們愉快和健康!在這前進的時代裏,難道你們不可以變得更有教養、更聰明些嗎?穿著高貴,言詞如此,這是虛偽。你們僅僅從我的衣著看我,以為我是鄉巴佬。而我呢,因為同樣的原因,還以為你們是紳士淑女,其實,我們都錯了。”
抽薪止沸解決根本法
“釜底抽薪”比“揚湯止沸”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前者是從鍋底下把木柴抽掉,從根本上解決了熱源問題,使湯水冷下來;而後者則是將開水暫時從鍋裏舀出來,然後再倒回去,熱源不去,辦法不徹底,湯還是會繼續滾沸的。
“抽薪止沸法”則從前者成功的啟示而來,它不是“揚湯”而來“抽薪”——即把論敵的論據駁倒,使其沸沸揚揚、氣焰萬丈的論證不駁自倒。
例1
有一家養鴨場,向一家飼料公司購進了一批飼料,投放喂養後造成了鴨群的大量死亡,於是便起訴飼料公司,索賠5萬元。
飼料公司的辨護律師以衛生部門的檢驗單和鴨群死因分析單為論據,指出飼料本身並無質量問題,其他鴨場使用後從未發生過類似事故,鴨群的死因是農藥中毒,是鴨場無意中在鴨料中摻入了有毒茶葉所致。從而駁回了控方的起訴。
法院判決的結果是飼料公司無須賠償鴨場損失。由此可見,巧用“抽薪止沸法”,是論辯中化被動為主動,化理屈為理直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