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人都有一張“秀口”(2 / 3)

一些缺乏談判的經驗的人,提問後往往急不可耐地等待對方的回答。更有甚者,還催促對方盡快回答。這樣做是不妥的,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肯定會引起對方的不快。在這種急切的心情支配下,提問者自己會變得急躁,從而失去談判中應有的審慎態度。因此,談判者在提問後應該給對手以足夠的時間答複。同時,自己也利用這段時間對對手可能的答複以及對下一步的提問進行必要的思考。

談判中提問應盡量保持問題的連續性。談判中,雙方都有各種各樣問題。同時,不同的問題也存在著內在聯係。因此,提問時,如果是圍繞著某一事實,那麼提問者就應該考慮前後幾個問題的內在邏輯關係。不要正在談這個問題,忽然又提一個與此無關的問題,使對方無所適從。同時,這種跳躍式的提問方式也會分散談判對方的精力,使各種問題纏在一起,沒辦法理出頭緒來。這樣,你提出的問題,對方當然無法圓滿回答。可以說會提問關係著口才的發揮,隻有會提問的人才勤於開口。

勤開口通曉天上地下

要有一個好的口才,日常生活中必須勤於開口,古往今來,通曉天文地理的人都是些善於思考,勤於開口的人。

一天,乾隆皇帝在新任宰相和珅和三朝元老劉墉陪同下,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前觀景賦詩。

乾隆素聞和珅和劉珅不合,便有心調和二人。

三人正在欣賞秀麗的山川景色,乾隆突然隨口問道:

“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

學識淵博的劉珅當然不會放棄在皇上麵前展露才華的機會,搶著回答:

“君王高,臣子低;文在東來武在西。”

和珅一向以奉迎拍馬著稱,這次看到有人搶在他的前麵,大為惱火,借題發揮道:

“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

河與流明指熱河向西流入離宮湖,但暗指自己和劉珅,並借宮廷禮儀東首為上、西首為下來貶低劉珅。

劉珅豈能不知,背著乾隆狠狠地瞪了和珅一眼,心想:老狐狸,走著瞧!

三人來到一座橋上,乾隆要求和珅和劉珅以水為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語,作一首詩。劉珅心想:機會終於來了。邊走邊想,最後開口朗誦:

“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奚落鳥變為雞。得食狐狸歡如虎,落坡的鳳凰不如雞。”

和珅聽出劉珅在諷刺自己是雞,也毫不示弱,便反唇相譏道:

“有水念湘,無水還念相,雨落相上便為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和珅是在告誡劉珅最好不要多管閑事,否則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乾隆皇帝也是一代才子,豈能不懂他二人的弦外音,當即上前每手拉住一人,麵對湖水和湖麵上三人的合影,說道:

“二位愛卿聽真,孤家也對上一首:有水念清,無水也念青,愛卿共協力,心中但有情,不看僧麵看佛麵,不看孤情看水情。”

和珅與劉珅二人聽罷,心中大為感動,當即拜謝乾隆,握手言和。

戰國時期,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向趙國發動了進攻,當時秦國兵強馬壯,勢不可擋,接連攻下了趙國三座城池。

趙國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萬般無奈之下趙太後向齊國求救。但齊國也懼怕秦國,苦於趙太後的苦苦相求才決定出兵援趙。但是,齊國要求趙太後把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當作人質,然後才能發兵。

趙太後最喜歡、最疼愛的就是小兒子長安君。好早已為長安君謀劃好了光明遠大的前程,但是現在為了趙國,她必須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經過苦苦思索,母愛戰勝了理智,趙太後拒絕了齊國的要求,因為她不願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兒子去冒死亡的危險。

對於太後的這一極不理智的決定,趙國的文武大臣們極為不滿,眼看秦國大兵壓境,趙國隻有招架之功,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整個國家朝不保夕,隻有齊國出兵才能拯救趙國。可是,身為一國之主的趙太後卻置國家安危於不顧,隻念及母愛私情。

於是眾大臣輪流進諫,陳述利害,苦口婆心,想說服太後,搬來齊國的救兵。無奈趙太後卻是個“意誌堅定”之人,無論是誰,無論你怎樣講,就是一言不發。

到了後來,隻要誰一提及此事,她馬上將人拒之門外,閉門不見。滿朝文武都以為國將不國了。

正在眾人左右為難之際,趙國威望極高的左師觸讋來了。

太後聽得稟告,料到觸讋也是為此事而來,有心不見,但念及觸讋乃幾朝重臣,對國家功勳卓著,這才勉強宣觸讋進見。

觸讋見了太後,絕口不提長安君之事,先是給太後請安,隨後又關切地問起太後的飲食起居。一番噓寒問暖讓心力憔悴的太後倍受感動,自然就對觸讋有了幾分好感。

觸讋見太後氣色平和,明白她心中的敵意已消。於是,就和太後拉起了家長,從起居飲食、養生之道,最後扯到觸讋自己的小兒子身上。觸讋告訴太後,自己非常疼愛小兒子舒棋,為著兒子將來著想,希望太後能將他安排進黑衣衛士的隊伍,以在保衛皇宮中建功立業。如此一來,太後像遇到知音一樣,極感興趣地問道:“你們男人也會疼愛兒女嗎?”

觸讋回答道:“那當然,比你們做母親的還疼呢!隻不過,依我看,太後你疼愛女兒燕後要勝過疼愛小兒子長安君。”

太後吃了一驚,急忙追問:“為什麼?”

觸讋解釋道:“父母疼愛子女,就要為他們作長遠打算,我記得當年燕後出嫁去燕國時,您是那麼依依不舍,淚水長流,之後,盡管很想念她,但又總是祈禱燕後在那裏好好地生兒育女,將他們養育成人繼承王位,這不正是為燕後的長遠利益打算嗎?”

趙太後表示讚同地點了點頭。觸讋接著說:

“如今,太後您使長安君獲得的地位夠尊貴了,封給他的地也夠多了,權力也越來越大,然而,您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給長安君建功立業的機會。假如有一天太後不在了,長安君靠什麼在趙國立足呢?那些文武大臣們會服他嗎?所以,請太後重新考慮一下,您的決定是否有不妥呢?”

聽到這裏,太後陷入了沉思,最終她答應了齊國的要求,把長安君送入齊國當作人質,終於齊趙聯合,打退秦軍。

在春秋時代,並沒有什麼公關理論。但觸讋的說服藝術卻不能不讓人歎服。在不便或不宜直說的情況下,運用儲蓄的語言或示意舉動,更具說服力,要能讓人領會你的意圖。

比如乾隆以詩表達對和砷和劉珅的不滿,要求二人同心協力輔佐朝廷。假若乾隆端坐在大殿之上,厲聲指責劉、和二人不該為一己私利互相拆台,二人從麵子上都下不了台,雖然表麵上會緩和一些,心裏恐怕隻會更加忌恨對方。但是,乾隆以詩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他的意願,劉、和兩人深受感動,握手言和。

勤開口,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你的知識,豐富了你的人生閱曆,隻有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勤開口,你的隨機應變能力就會大大提高,你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人生的旅程中的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