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秀口”的有效方式(2 / 3)

但是話又說回來,一個擅長說話的人,是不被形式所拘束的。

他既不采取說教的方式,也不以炫耀自己的方式來交談。他能做到的是每一個和他說過話的人,都會認為他是最理想的交談對象。

他的態度始終是那麼坦然開朗,一方麵能接受別人的忠告,另一方麵也能給予別人以啟發。這種人不論在任何場合都能獲得別人友好的對待,而且還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當然,如果這種人還具有高度的工作能力的話,那麼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並且是指日可待的。

查爾斯公司的一位總經理說過:“所以要講究說話的技巧,是因為許多人常常不加思考就信口開河,因而導致種種的不良後果。”他還說:“為了達到目的,說話時必須力求簡單明了而且有說服力。但最重要的是,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不說,而且不了解的事也不該說。甚至突然想起的話題,也應該盡量避免向朋友提及。”

巧妙地誘導

說話時,如果你能使對方談到他感到有興趣的事情,就表示已經很巧妙地吸引了對方。此時,你再以問詢的方式誘導對方談論有關他個人的生活習慣、經驗、願望和興趣等方麵的問題。對方如果對你的問題有興趣,自然願意敘述自己的一切,對方會因為你表示出的關懷備至而開懷暢談,甚至因此而對你表示出崇敬之意。

美國紐約市鳳凰人壽保險公司的代理商哈利·N·赫歇爾先生曾說過: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覺得最感興趣,也是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跟別人交談。為此,他細述道:“常常有人來向我請教,問我如何與在吃午餐時所碰到的人,或者在旅館門口以及旅行車上遇到的人說話。我對他們說,在雙方互通一些例行的客套話之後,我們可以客氣地問對方:‘非常冒昧,可以問你從事哪一種職業嗎?,如果對方樂意回答,便可以進一步地問他:‘可以告訴我,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你從事那種職業嗎?’關於這個問題,十有八九的人都回答:唉!說來話長……這麼一來,我們不就很自然地成了他的聽眾了嗎?而對方因為有人聽他講話,自然會侃侃而談了。”

塑造自身形象

有許多人往往喜歡模仿那些成功者的言行,以吸取別人的經驗,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但是把別人的言行和經驗全部模仿過來,恐怕是無法行得通的,也有可能你由此而壞了自己的名聲。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樹立自信心,否則就無法塑造自身的形象,或是建立屬於自己的良好名聲。

美國紐約鐵路快速代理公司的副總經理金賽·N·莫裏特先生,曾提到一位在禮儀、溫厚、誠實等各方麵都比別人更有修養的人。莫裏特先生曾對這個人說過這樣的話:“二十多年來,我接觸過並且和他們談過話的人何止數千!但是,每一次我都以自己的本來麵目和他們說話,我絕不模仿任何人。因此,我才能獲得成功,而且當時我說的話也最具有說服力。”

絕大多數成功的人,他們都是本著自己樸實的本性生活,在人生舞台上,所表演的完全是他們自己的舉止,絕不刻意去模仿他人或假扮成別人。他們始終埋頭工作,虛懷若穀。他們非但不炫耀自己,也絕不擺出一副大人物的架子來,反而像普通人一樣誠實上進、虛心好學。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從不自以為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天才,他們隻需要一個最適合自己工作的場所,然後努力工作使自己成為令人尊敬的人。

你知道有所成就的人,他們所恪守的法則是什麼嗎?現將這些法則簡述如下:

(1)態度自然。絕不玩弄過分勉強的技巧。

(2)言而有信。沒有根據的話絕對不說。能夠建立這方麵的名聲,就能取得大家的信賴。

(3)說話簡明扼要。隻說自己想說的話,絕不添油加醋、故弄玄虛。

(4)處事公平。即使對方的意見和自己不一致,也應寬大為懷。

(5)運用機智。沒有一件事不能以合乎禮儀的態度說出來,當然更沒有不以無禮的態度就不能說出來的事。因此,必須因時因地選擇適當的語言。這樣一來,尊敬你的人定會與日俱增。

巧說不要多說

一個有學問而沒有口才的人,和人交流時也會難於應付,這樣會在無形中損失了不少的收獲。往往有許多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觸中,覺得別人說的話對自己似乎像一種威脅。實際上,他是愧感自己的口才不如別人而已。

少數人的口才可以說是天賦,但多數人的口才卻是由於勤於訓練。一個當眾不敢說話的人,最大的原因是出於懼怕心理的緣故。我們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活躍的人,使自己能獲得成功,關鍵在於訓練自己的口才。自己理由充分,而別人盡講歪理,但因為自己的口才拙劣,反而被別人辯得無地自容,這樣的事例是很多的。曆史上諸葛亮“舌戰群儒”和“罵死王郎”是兩件著名的口才爭辯所獲得的輝煌成果。我們雖然並不想去做辯士和說客,但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人的一生,離不開言語和動作。

我們不能終身不說話,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是在說話當中。我們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我們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壞事。所以古人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話真是切中利害。所以,我們說話,一定要謹慎。俗話說:

“禍從口出”,你如果說話不當心,招人之怨,那是很難免的。“金人三緘其口”,意思就是告訴大家說話要謹慎。可是,我們緘口不言,事實上是做不到的。那我們說話的時候,惟有留心謹慎而已。

話說得越多,出毛病的機會也就越多。大智若愚,有學問的人不大亂說話,隻有胸無點墨的人才喜歡大吹大擂。“寧可把嘴巴閉起來,使人懷疑你的淺薄,也不要一開口就讓人證實你的淺薄。”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記的名言。所以在研究說話藝術的時候,要先學“少說話”。

這裏的“少說話”是既要說話,又要說得又少又好,這才是口才的藝術。

要記住這樣一個原則,在任何地方和場合,我們要做到盡量少說話,緘默是值得提倡的。如果非說不可,那麼你要注意所說的內容、意義、措詞和聲調以及說話時的姿勢。在什麼場合應該說什麼話,怎麼說,這值得加以研究。

無論是探討學問、接洽生意、交際應酬或娛樂消遣時,種種從我們口裏說出的話,一定要有一個中心,要生動和具體。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們雖然未必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是不會錯的。

為了使你的話為人們所重視、所感興趣,惟一的秘訣就是少說話。隻有這樣,才能有時間靜靜地思考,使說出來的話更精彩。

學會聆聽

研究談話術的訣竅,首先要學會做一個有耐心的聽眾。因為能聆聽別人意見的人,必是一個富於思想、有縝密的見地和具有謙虛性格的人。這種人在人群中,起初也許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後則必是最受人敬重的。因為他虛心,所以為別人所歡迎;因為他善於思考,所以為眾人所敬仰。

怎樣去做一個良好的聽眾呢?首先是要“專誠”。別人和你談話的時候,你的眼睛要注視著他,無論他的地位和身份比你高或是低,你都必須這樣做。隻有虛浮、缺乏勇氣或態度傲慢的人才不去正視別人。

其次,別人和你說話時,不可做一些與此無關的事情,這是不恭敬的表現。而且當他偶然問你一些問題時,你就會因為不留心聽他所說的話而無從回答了。

聆聽別人的話時,偶爾插上一兩句讚同的話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時加上一個問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正表示你對他的話留心。但是,你不可以把發言機會搶過來,就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除非對方的話已告一段落,應該讓你說話時才可以這樣做。

無論他人說什麼,你不可隨便糾正他的錯誤,如果因此而引起對方的反感,那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良好的聽眾了。批評或提出不同意見,也要講究時機和態度,否則,好事會變成壞事。

恰當地表達

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會遇到需要我們說幾句話的場合,這時候,如果話說得適當,就能使事情獲得圓滿的結果。

擅長說話的人,總可以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意願,也能夠把道理說得比較透徹、動聽,使別人很樂意地接受。有時候還可以從談話中立即判斷出對方的意願,或從對方的談話中得到啟示。而且還能夠通過談話,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對方建立良好的友誼。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不擅長說話的人,所遭遇的情形恰恰相反。

他們說話,不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往往使對方費神去聽,而又不能使別人明白他所說的話的意思,這就使交際出現了困難。

遇到有事情和別人洽談,或有事情需要別人合作的時候,說話流利的人,總可以很愉快地把許多事情談判成功;而不會說話的人結果卻往往是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