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演講者要控製好緊張情緒(2 / 3)

走上台時不要急,轉身麵向聽眾時可慢點,行禮時要有大將風度,調試話筒時要從容點兒,掃視全場時麵帶微笑,向聽眾送去美好的祝福更應真誠地有禮有節地應付。開講就更要慢點,新聞播音的速度是每分鍾250~300個音節,而演講卻不能這樣快。把握好開場的那段時間,以後的表達就比較穩定了。

上台之前運用深呼吸。行禮動作要平緩,稍停頓後再開始演講,第一個音節不要說得太快太高。停頓時不要加入一些無意義的口頭語,以免落入緊張氛圍之中。每個字要歸音,哪怕是輕音處。一句話講完之後要停頓。動作配合要有過程,要連貫自然,不要大起大落,突斷突連,這樣容易脫節生硬。

克服不必要的緊張的方法有很多,隻要在實踐中留心就會發現。這需要在平時的演講中多下工夫。

用心理疏導消除緊張

緊張這種心理現象,主要是由於演講者心理素質不高造成的,自然也就可以通過心理疏導來穩定心理,消除緊張。

演講之前先從最壞的方麵想,這樣就放下心理包袱,就能很輕鬆地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任何初次上場的演講者,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在眾人麵前暢所欲言的。迄今為止還未發現辯才無礙的演講天才,除非他經過千百次的訓練,千百次的實踐。因此,初次上場的演講者不要對自己的演講結果要求太高,不可苛刻地給自己定出一個完美無瑕的理想,其實,首先要想到自己的失敗,允許自己失敗。隻有這樣,才不會有過重的思想負擔,才有這次失敗了下次再來的勇氣和信心。中國有句俗話:“往最壞的方麵想,往最好的方麵做。”隻有這樣,心裏沒有了壓力,才能放鬆自己,靈活自如地去演講。

另外,開誠布公地說出自己很緊張,可以把緊張心情一點一點排除掉。上台演講,演講者一緊張就會呼吸急促,胸部煩悶,兩腿無力,聲音打顫。這時,可以毫不掩飾地說出自己的窘態,采用言語發泄的方式來排遣,效果很好。這種冷靜地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客觀地、真實地報告自己的觀察結果,連續不斷地用言語把自己的心理活動清晰地表露出來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排遣恐懼感。緊張不安的心理一旦用語言明確地表達出來後,心理的重負自然也就消除了。這時,你已經把包袱甩出去了。

有些演講者對演講有充分的準備,且各方麵的條件都具備,但就是缺乏登台演講的勇氣和信心。因此,對於他們而言,隻要把聽眾假定為是你演講內容方麵的學習者,演講的緊張心理就會消失。另外,麵對的既然是來聽自己演講學習的,就不必擔心演講稿寫得怎樣,演講的觀點是否新穎,演講角度是否獨特,演講材料是否精當,而可以大膽地把內容表達出來,可以靈活自如地去做動作姿態;雄赳赳地走上講台,親切地向大家笑笑,平穩地開始演講,可以根據演講的內容要求表達出喜、怒、哀、樂各種感情。沒必要擔心自己的表達水平太差,自己的舉止言行不雅觀,因為你自己是這方麵的權威。

別太高估你的聽眾

聽眾不大可能像你想的那樣認識到你的恐懼。認為聽眾會注意到缺乏經驗的演講者的恐懼的想法常常增加了那種恐懼感。但事實上聽眾很少認識到一個人有多緊張。舉例來說,一項著名研究發現,即使演講教師也極大地低估了一個人是多麼的怯場。

恐懼來源和破解之道

恐懼是緊張更進一步的表現,恐懼往往來源於自己經驗的匱乏和對演講的過分關注。成功的演講必須消除恐懼。消除恐懼首先要敢於正視和分析恐懼,然後再找到恐懼的克服方法。

恐懼的來源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身經百戰的英雄將軍格蘭特先生在回憶自己早年的演講活動時說:“一旦讓我站在演講台上,我就像得了脊髓病一樣,兩腿抖得站都站不穩,身子也立不直,一副丟人現眼的樣子。”馬克·吐溫是世人皆知的幽默大師和演講家,他回憶自己最初演講的心理感受時說:“上台伊始,就感到嘴裏像是塞滿了棉花,脈搏跳得像在爭奪百米賽跑的冠軍獎杯。”西塞羅,這位古羅馬時期最偉大的演講家也曾說過這樣的話:“一開始就感到自己麵色蒼白,四肢和整個心靈都在顫抖。”此種感受,在丘吉爾那裏被描述為“心窩裏好像塞著一個幾寸厚的冰疙瘩”。連林肯也承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每次演講總有“一種畏懼、惶恐和忙亂”。僅僅是恐懼可能還不算嚴重,據說極端的情況竟然還有演講者因過分緊張而暈倒在講台上。

一個人一生中當聽眾的機會可能要比做演講者的機會多,因此,你完全可以通過你自己當聽眾的經曆來體會聽眾。絕大多數聽眾是通情達理的、友好的,富有同情心的,他們對演講者的威脅遠不像演講者自己想象得那麼嚴重。即使你的演講不成功,也未必對你的正麵形象造成多大的傷害。你不必太在乎聽眾中一些可能令你不悅的評價。

患有演講恐慌症,主要原因是緣於陌生。因為平時的日常生活都是個體之間的交流交往,人們已適應規模小、場合輕鬆自如、氣氛自然和無拘無束的談話形式。演講場合則不同,人聚成眾,眾則有勢,勢則生威,常常是氣氛莊嚴凝重,令人有威脅感。這種不適應幾乎是所有已成功的演講家曾經有過的經曆。

現代心理學和生理學研究已經指明,恐懼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防禦性反應能力,是應付生活的基本條件及心理上承受某種壓力時的一種自然自發的現象。通俗一點說,是“過度精神刺激”的結果。在演講實踐中,一個人假若從未有過這種體驗,恐怕要算十分特殊或不正常的情況了。恐懼心慌是每個在公眾麵前亮相、說話或表演的人都會有的現象。

勇於正視和分析恐懼

理解、分析並承認你對演講的恐懼心理。將充分詳盡的準備與放鬆休息及積極的想象結合起來,增強你的自信。

一、正視恐懼

許多演講者千方百計地想在每次演講場合中保持徹底鎮靜,這是不現實的。無論是叫它怯場、害羞或演講焦慮症,所有的演講者都會或多或少地感覺到某些恐懼。五個人中會有一個經曆相當嚴重的恐懼,其程度足以對他的表現造成負麵影響。二十個人中會有一個對演講恐懼到基本上無法完成一次公眾演講。不過,對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恐懼可以得到有效的控製,在某些時候甚至能夠轉變成積極的影響。那些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表演的人——演員、運動員、音樂家以及演講者,他們學會了把恐懼隱藏起來。盡管的確存在著不安心理,但是他們可以對自己的情緒加以控製並利用感情的衝動來使得自身的表現更加有聲有色。

你演講的次數越多,你就會變得越自信。你會發現恐懼心理通常在演講即將開始之前和做最初的簡要介紹時最為強烈。一旦你的演講步入正軌並且聽眾也對你做出了反應,消極的感覺通常就會被愉悅興奮所取代。

二、分析恐懼

“我簡直怕死了。”是一句很常見的話,它描述了怯場的情感強度。盡管某項調查顯示人們對公眾演講的恐懼甚於對死亡的恐懼,但很少會有人真正體驗到那種致命的感覺。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一種莫名的恐懼最難加以控製。為了有條不紊地控製對演講的恐懼,我們需要研究具體的原因,並分離出幾個有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