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充實的演講正文(3 / 3)

這種共鳴的實現,也是符合演講的第一人稱語言角度的特性的。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的演說,為了點明題旨以增強感染力,就反複描述了“我夢想有一天”的情景,每個情景就是一個鏡頭,連續組成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的連續不斷的“畫麵群”,不僅強烈地渲染了主題,而且也是一種頗為藝術的點題方法。

2.使用點出主旨的警句,以期留下難以磨滅的餘響和值得咀嚼的東西

警句得來並不容易,但是,如果我們注意將情感和理智融為一體,並輔以反複、倒序、排比等多種加強論證的言語力度和感染力的手段與方法,也是有可能留下警句名言的。肯尼迪總統的就職演說,開頭並沒多少新意,更不用說警句了。但快結束時,他連續使用了兩個重複的呼告語,使那警句立即凸現了出來,不僅新意盎然,而且頗有深刻寓意,仿佛鍾鼓轟鳴,餘音不絕於耳——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不要問美國將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我們共同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

3.藝術地運用熟語,以期聽眾受到感染並樂於接受自己的觀點

熟語,包括成語、民謠之類,通俗易懂,人們耳熟能詳。對此,切不可視之為下裏巴人而妄加輕視與貶低。如果演說時,我們對此能藝術地加以改造和利用並糅進其他修辭手段加以強化,也有可能賦予新意並鑄成警句,從而給人以藝術享受與心靈震動。

如何從內容上造成高潮

演講最忌平鋪直敘,而必須有波瀾起伏,要在感情上緊緊抓住聽眾,在理論上說服聽眾,在內容上吸引聽眾。在演講的過程中,要組織和安排一個或幾個演講高潮,形成強烈的“共振效應”。

形成高潮的條件

要形成高潮首先得靠有真知灼見的思想。深刻的思想會閃耀出真理的光芒,說出來的是至理名言,聽眾自然會折服。

其次,造成高潮要有技巧。比如鋪墊蓄勢、襯托對比、設問解扣、當頭棒喝、層遞階升、強調突出等,都可以醞釀出高潮來。

再次,靠語言,釀造高潮的語言通常是排比式語言、智慧的語言、閃光的語言、生動的語言等。一般應當具有意深、言奇、語簡的特點。例如,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在他的政治演說中常用的格言是:“巴勒斯坦就是我的妻子、我的家庭、我的生命。”一個把全部生命和美好感情都獻給祖國的人,當然是人民最偉大的領袖。丘吉爾出任首相後的首次演講中有這樣的話:“我要說的是,我沒什麼可以奉獻的,有的隻是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如此真摯的情感,怎能不點燃聽眾感情的火花,把演講推向高潮?丘吉爾後來回憶道:“在我們的曆史上,沒有一位首相能夠向議會和人民提出這樣一個簡明而又得人心的綱領。”

最後,靠幽默,如通過幽默的神態、幽默的動作、幽默的語言等,形成演講的高潮。

製作高潮的方法

眾所周知,演講高潮既是演講者思想最深刻、感情最激昂的時刻,又是聽眾情緒最激動、精神最振奮的瞬間。有了高潮,演講方可最充分地表現其審美價值,從而產生最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那麼,如何構築演講的高潮呢,下麵介紹五種常見的方法。

一、排比高潮

連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結構形式相同的句子,多角度地表達演講者的思想感情,這就是排比修辭。使用排比句的地方,未必一定是演講高潮的地方,演講高潮的地方卻往往離不開排比句。

“有辦法!辦法就出在陝甘寧邊區!辦法就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後抗日根據地!辦法就出在中國人的身上!辦法就出在真正抗日的黨派和軍隊中間!就出在中國共產黨,尤其是在我們的毛澤東同誌心中!”

這是周恩來同誌在延安一次會上演講中的片斷。從全篇演講來看,這段文字顯然是高潮所在。這裏用了五個相同排比句:“……辦法就出在……”這5個排比句或由近及遠、由小及大,或由此及彼、由次及主,好似管弦齊奏,把演講又一次推向高潮。

在構築演講高潮方麵,排比法能收到如此效果,與它的特點和優點無疑是分不開的。就表達內容而言,層層鋪迭的排比句,可以把演講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加鮮明、更加完整和更加深刻,從而進一步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就表達感情而言,層層推進的排比句,有著很強的節奏感,可以加強語勢,從而把演講者的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更加強烈。當然,運用排比法必須要恰當適度,否則就會令人感到單調、生硬和做作。

《井下工有顆金子般的心》這篇演講在講述礦工無私奉獻的動人事跡時,輔以濃烈的感情抒發:

“我們礦山行業有一個專業術語:品位。它是一個百分之一的比值。它不正是井下工人精益求精認真工作無私無畏的最好寫照嗎?到1988年年底,我們招遠金礦在全國首家實現了建礦以來累計產金100萬兩!100萬兩,就是整整一節火車車箱的黃金!‘一寸光陰一寸金。’這100萬兩黃金,不正是幾千名井下工奉獻青春和年華的最好證明嗎?”接下去,演講者用了一連串的設問和排比:

“……當你真正喜歡上金首飾的時候,你是否喜歡這些有著金子般心靈的采金人?當你美滋滋地戴上金戒指的時候,你可否知道,由於作業中的高壓風、水的侵蝕和風鑽的強烈振動,多少個鑿岩機工得了白指病?當你樂顛顛地戴上金耳環的時候,你是否聆聽到了井下工渴望理解、向往友誼、憧憬愛情的心聲?當你笑盈盈地掛上金項鏈的時候,你是否也把苦中求樂甘願奉獻的井下工掛在了心上?……”

這些設問和排比,渲染了情感,升華了主題,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把演講順利地推向了高潮。

二、重複高潮

作為一種積極的修辭手法,重複就是在演講中將某一句、某幾句或某一段緊接著複述一遍甚至數遍。在演講過程中組織這樣的重複,不僅是為了讓聽眾聽清一些重要的詞句,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重複時通過有聲語言的變化來加強語氣、強調觀點和升華感情,從而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因此,隻要設計得適時和巧妙,重複之處就往往可以成為演講的一個高潮。

三、真情實感

演講高潮實際上就是演講者和聽眾感情最激昂、精神最振奮的地方。它是運用典型的事例,準確的、闡釋精當的議論,深刻的哲理,恰切的修辭,生動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得體的動作所組成的強烈的興奮點。它是崇高美、哲理美和詩意美達到的高度和諧統一。

四、反問高潮

與設問不同,反問是問而不答,是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這種句式感情色彩濃重,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因而同樣有助於構築演講高潮,特別是在說理性、辯論性和鼓動性很強的演講中,其作用顯得尤為突出。

“我們的同胞已身在疆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站在這裏袖手旁觀呢?先生們希望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生命就那麼可貴?和平就那麼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鎖鏈、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嗎?”

這是亨利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議會上演講結尾中的一組反問句。全篇演講就像跌宕起伏的海浪,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而且處理高潮的語言修辭手段各不相同。這一連串反問句,使演講顯得更加軒昂激越,文氣也隨之大振,充分顯示了反問所特有的鼓動力量。緊接著,亨利用呼籲式的口吻結束了演講:“全能的上帝啊,阻止這一切吧!在這場鬥爭中,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演講至此,演講者的思想、意誌、信念和感情都達到了最高潮,似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運用這種修辭方法構築演講高潮,首先,必須以充分說理為基礎。否則,演講就有故作激昂之嫌,高潮也就構築不起來;其次,在連用多個反問句式時,語言要精短,在內容上要層層推進。

五、設問高潮

設問就是自問自答。它之所以被廣泛用於演講,是因為它能夠調節演講時的氣氛,喚起聽眾聽講的興趣和熱情,達到提醒和強調的目的,激發聽眾共同思考問題,從而使演講者牢牢掌握住演講的主動權。

我們不妨具體分析一段演講:

“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我們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人類黑暗悲慘的罪惡史上所從未有過的窮凶極惡的暴政進行戰鬥,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贏得勝利;無論多麼可怕,也要贏得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贏得勝利……”

這是丘吉爾著名的《出任首相後的首次演講》中的最後一段。該演講的前部分主要報告新政府組閣的情況,後部分則是闡明新政府的態度和政策。通讀全篇演講不難看出,通過步步上升和層層推進,演講者的思想表達越來越鮮明、深刻和完整,其感情也隨之越來越強烈,到了最後部分,演講者巧妙地運用兩個設問句,全盤托出了自己的觀點主張,酣暢淋漓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感情緒,使演講達到了最高潮。

這裏,設問的意義有以下三點:

①兩問兩答是全篇演講思想內容的凝聚點,是其精華所在;

②兩問兩答表現出來的感情色彩極其濃烈,是演講者感情發展的必然結果;

③兩問兩答的語句幹淨利落,毫無冗長囉唆、拖泥帶水之感。

組織和安排演講高潮要做到語言簡潔明快,切忌拖泥帶水,冗長囉唆。體現高潮的名言警句要從真實可靠的事實和事理中自然發出,切忌牽強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