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被塑造的以及被拆穿的廣告中的“毒”食(1 / 3)

說到其他的功能成分,比如西洋參、鮑魚、魚翅之類,也沒有拿出像樣的科學證據來支持那些傳說中的功能。

那麼,月餅還能不能吃?當然能。前麵已經說過,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意義。雖非健康食品,但每年在這個特定的日子裏吃上一次,也無所謂健不健康了。

什麼樣的月餅才算好月餅?既然“保健功能”隻是商人們騙錢的噱頭,健康不健康也無關緊要,剩下的評價標準就隻剩下了“好吃”和“好看”。“好吃”是為了自己,“好看”是為了別人。當食品的商業化高度發展之後,“好吃”“好看”,都可以僅僅通過金錢來換取。

月餅中還蘊藏著濃厚“親情”——在我看來,這甚至是作為文化用品的月餅最大的價值。在合家團聚的時候,共同品嚐不同風味的月餅固然也充滿了天倫之樂,但如果親手烤出一爐月餅,那麼對父母而言應該是無與倫比的美食。對孩子來說,“我家吃媽媽自己烤的月餅”也一定比“你家吃商店裏買的月餅”更值得驕傲。

蛋白質進肚,依然各不相同

學過生物化學的人討論食物成分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說法:一種東西隻要是蛋白質,口服就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而是會被消化成氨基酸,和吃其他蛋白質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常見的蛋白質和一般的營養功能來說,這種說法當然也沒有什麼大錯。但是,生物世界的東西經常充滿了“例外”。當我們麵對一種陌生的蛋白,可以用這樣的理由來說明它“和吃其他蛋白質沒有區別嗎”?

是否多此一舉?

至少,美國藥品與食品管理局不敢用這樣的“理論”來判斷一種蛋白質是否可以食用。我曾在《“牛奶激素”的是非》(見《吃的真相2》,重慶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中介紹過批準重組牛生長激素(以下簡稱rbGH)的過程,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判斷rbGH本身是否有害。

牛奶中rbGH顯然要被吃進肚子裏,如果按照這種“口服就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說法,不用做什麼就可以直接得出“不會危害健康”的結論了。但管理局的審核要求進行大劑量的短期動物實驗。在連續28天對老鼠喂以奶牛注射劑量1H,沒有觀察到生理指標異常之後,他們才認為這種物質不會被人體吸收,因而不必進行長期的安全性實驗。

雖然這個結論與“理論預測”相一致,但並不能認為是多此一舉。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的主管部門認為美國人的結論還是不可靠,因為在另一項實驗中,當喂以老鼠比較大劑量的rbGH之後,在老鼠體內檢測到了rbGH抗體的存在。這一結果讓美國人頗為尷尬。雖然說抗體的產生“不一定”意味著蛋白質被吸收,但至少說明直接吸收是“可能”的。而他們最終做出維持原結論的理由,是“即使能夠產生抗體,也對人體無害;而且牛奶中的rbGH含量遠遠不到產生抗體的劑量”。

說到其他的功能成分,比如西洋參、鮑魚、魚翅之類,也沒有拿出像樣的科學證據來支持那些傳說中的功能。

那麼,月餅還能不能吃?當然能。前麵已經說過,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意義。雖非健康食品,但每年在這個特定的日子裏吃上一次,也無所謂健不健康了。

什麼樣的月餅才算好月餅?既然“保健功能”隻是商人們騙錢的噱頭,健康不健康也無關緊要,剩下的評價標準就隻剩下了“好吃”和“好看”。“好吃”是為了自己,“好看”是為了別人。當食品的商業化高度發展之後,“好吃”“好看”,都可以僅僅通過金錢來換取。

月餅中還蘊藏著濃厚“親情”——在我看來,這甚至是作為文化用品的月餅最大的價值。在合家團聚的時候,共同品嚐不同風味的月餅固然也充滿了天倫之樂,但如果親手烤出一爐月餅,那麼對父母而言應該是無與倫比的美食。對孩子來說,“我家吃媽媽自己烤的月餅”也一定比“你家吃商店裏買的月餅”更值得驕傲。

蛋白質進肚,依然各不相同

學過生物化學的人討論食物成分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說法:一種東西隻要是蛋白質,口服就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而是會被消化成氨基酸,和吃其他蛋白質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常見的蛋白質和一般的營養功能來說,這種說法當然也沒有什麼大錯。但是,生物世界的東西經常充滿了“例外”。當我們麵對一種陌生的蛋白,可以用這樣的理由來說明它“和吃其他蛋白質沒有區別嗎”?

是否多此一舉?

至少,美國藥品與食品管理局不敢用這樣的“理論”來判斷一種蛋白質是否可以食用。我曾在《“牛奶激素”的是非》(見《吃的真相2》,重慶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中介紹過批準重組牛生長激素(以下簡稱rbGH)的過程,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判斷rbGH本身是否有害。

牛奶中rbGH顯然要被吃進肚子裏,如果按照這種“口服就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說法,不用做什麼就可以直接得出“不會危害健康”的結論了。但管理局的審核要求進行大劑量的短期動物實驗。在連續28天對老鼠喂以奶牛注射劑量1H,沒有觀察到生理指標異常之後,他們才認為這種物質不會被人體吸收,因而不必進行長期的安全性實驗。

雖然這個結論與“理論預測”相一致,但並不能認為是多此一舉。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的主管部門認為美國人的結論還是不可靠,因為在另一項實驗中,當喂以老鼠比較大劑量的rbGH之後,在老鼠體內檢測到了rbGH抗體的存在。這一結果讓美國人頗為尷尬。雖然說抗體的產生“不一定”意味著蛋白質被吸收,但至少說明直接吸收是“可能”的。而他們最終做出維持原結論的理由,是“即使能夠產生抗體,也對人體無害;而且牛奶中的rbGH含量遠遠不到產生抗體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