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有大量食品方麵的新聞、廣告和傳言在各種媒體和網絡上廣泛傳播。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廣大民眾一方麵及時獲得大量有用的信息;而另一方麵卻為其中不少危言聳聽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困擾。這就是我願意向大家介紹雲無心博士的又一本科普佳作《吃的真相3》的原因。去年,果殼閱讀送了我一本雲無心博士的《吃的真相2》,之後我們也有過幾次交流。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雲無心博士的著作擺事實、講道理、有文獻依據、文字通俗生動,有自己的立場但不強加於人,並具有很強的適時性。
與《吃的真相2》相比,《吃的真相3》集中討論了近年來的食品安全熱點。書名提到“毒”不是為了要吸引讀者,而是源自部分媒體慣用於吸引讀者的“有毒”,以此為題來分析這些新聞報道的“真相”。
作者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幫助讀者科學理性地看待新聞熱點中的“有毒”食品,如:黃曲黴毒素牛奶、皮革奶、不鏽鋼餐具“錳超標”等事件,之後又闡述了曆史、廣告和傳言中有哪些被塑造、被拆穿、被誤解和被糾正的“有毒”食品。作者堅持的科學原則是:“不能離開劑量去談論毒性”,“反對一個不好的東西,不能基於不靠譜的理由”。比如,勾兌醋的主要問題是廠家缺乏誠信而違法,但未必產生健康危害。總之,明確所謂的“有毒”到底是健康意義上的、道德意義上的,還是法律意義上的“有毒”,或者純屬誤解和誤導,都離不開科學依據。
對於大眾來講,這本書讀起來毫不枯燥,除了能獲得食品安全熱點背後的科學知識之餘,還能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這是這本書的重要貢獻。為此,我願以此序預祝本書的發行成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君石
2012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