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將教學目標定位於應對考試,以考試引領教學,過度關注考試的分數,過度關注學生的成績。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全麵發展,考試或教學評價隻是檢驗教學活動或學習活動的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全部。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依然過分關注考試,以考試引領教學,既片麵理解了評價功能,也大大弱化了教學功能,說明教師對考試或評價功能缺乏正確而全麵的認識。教師過分關注考試,也是教學不自信的表現,其結果會導致教學行為的片麵和局限。
(3)過分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針對傳統教學過於注重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忽視過程方法指導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弊端,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所以說它是三維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乃是因為它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麵發展,既相對獨立,又存在內在的聯係與融合,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從教學實踐來看,中小學教師對三維目標的理論設計是普遍認同的,並努力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課程教學目標。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課程改革方案並沒有提供清晰可循的路徑和可操作的方法,它需要教師個人的理解和創造,從而導致三維目標在實踐層麵出現種種偏離現象。
偏離現象之一: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虛”、“實”過度。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對新課程目標理解的偏差,在中小學課堂上出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虛”、“實”過度現象。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新理念,在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上大膽探索,求“活”有餘,紮實不足,最應該明確落實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含糊不清,給人華而不實、花拳繡腿之感。而有些教師依然堅信“知識就是力量”,唯知識、技能是舉,而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或不得要領,或不見體現。新課程強調課程功能應從狹隘單一的注重知識傳授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轉變。當前,知識技能教學的“虛”、“實”過度現象,均與新課程的預設目標相衝突。課堂教學如何做到胸懷全局,“活”而不空,“實”而不偏,仍是值得關注研究的現實問題。
偏離現象之二: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意識不強,不同程度地存在遊離現象。這又有種種不同的表現:有些教師出於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負責”,習慣於包辦代替,重要結論總是由教師總結出來,而不是由學生通過獨立探究而獲得;有些教師熱衷於形式上的熱鬧,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前後左右交頭接耳,合作探究,形式上體現了過程與方法指導,實際上有形式而無內容,有“溫度”而無深度;有些教師的過程與方法教學遊離於知識、技能目標,遊離於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遊離於教學內容之外。其實,新課程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初衷在於改變傳統教學重結論、輕過程的弊端,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觀察、思考、探究、操作、想象等形式獲取知識,使獲得結論和經曆過程有機融合,知識與能力和諧發展。“過程與方法”雖然是三維目標中的獨立一維,但並不意味著它可以獨立達成,它必須融合在其他兩維目標的實施過程中。
(2)將教學目標定位於應對考試,以考試引領教學,過度關注考試的分數,過度關注學生的成績。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全麵發展,考試或教學評價隻是檢驗教學活動或學習活動的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全部。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依然過分關注考試,以考試引領教學,既片麵理解了評價功能,也大大弱化了教學功能,說明教師對考試或評價功能缺乏正確而全麵的認識。教師過分關注考試,也是教學不自信的表現,其結果會導致教學行為的片麵和局限。
(3)過分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針對傳統教學過於注重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忽視過程方法指導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弊端,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所以說它是三維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乃是因為它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麵發展,既相對獨立,又存在內在的聯係與融合,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從教學實踐來看,中小學教師對三維目標的理論設計是普遍認同的,並努力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課程教學目標。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課程改革方案並沒有提供清晰可循的路徑和可操作的方法,它需要教師個人的理解和創造,從而導致三維目標在實踐層麵出現種種偏離現象。
偏離現象之一: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虛”、“實”過度。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對新課程目標理解的偏差,在中小學課堂上出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虛”、“實”過度現象。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新理念,在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上大膽探索,求“活”有餘,紮實不足,最應該明確落實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含糊不清,給人華而不實、花拳繡腿之感。而有些教師依然堅信“知識就是力量”,唯知識、技能是舉,而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或不得要領,或不見體現。新課程強調課程功能應從狹隘單一的注重知識傳授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轉變。當前,知識技能教學的“虛”、“實”過度現象,均與新課程的預設目標相衝突。課堂教學如何做到胸懷全局,“活”而不空,“實”而不偏,仍是值得關注研究的現實問題。
偏離現象之二: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意識不強,不同程度地存在遊離現象。這又有種種不同的表現:有些教師出於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負責”,習慣於包辦代替,重要結論總是由教師總結出來,而不是由學生通過獨立探究而獲得;有些教師熱衷於形式上的熱鬧,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前後左右交頭接耳,合作探究,形式上體現了過程與方法指導,實際上有形式而無內容,有“溫度”而無深度;有些教師的過程與方法教學遊離於知識、技能目標,遊離於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遊離於教學內容之外。其實,新課程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初衷在於改變傳統教學重結論、輕過程的弊端,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觀察、思考、探究、操作、想象等形式獲取知識,使獲得結論和經曆過程有機融合,知識與能力和諧發展。“過程與方法”雖然是三維目標中的獨立一維,但並不意味著它可以獨立達成,它必須融合在其他兩維目標的實施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