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信奉人格多大生意就有多大
“綠茵閣”咖啡廳在廣州可謂聲名赫赫,沒有哪個成功人士不知道“綠茵閣”,然而,有誰能夠想到,這個如今在廣州市擁有16家連鎖店、4000多個餐位和2000多名員工、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連鎖西餐廳,11年前在繁華的西湖路一處小樓閣上僅有80多平方米的營業麵積。
“綠茵閣”總經理林欣一雙亮而有神的大眼睛總透著一種自信與憧憬,還有一份豪邁之情,她自我評價,她是屬於那種不斷向自己發出挑戰的女性。
“綠茵閣所要做的並不是去迎合消費者的口味,而應該更多地注重如何去培養消費者的口味。”林欣說。
在“綠茵閣”剛開業的時候,她看到市場上的一些老牌國營西餐廳,由於經營狀況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光顧者越來越少,而綠茵閣也由於琢磨不透消費者的口味,始終旺不起來。於是她意識到,如何將外來的西餐與本地口味相結合,使更多的消費者接受,可能是成功的秘訣。恰在此時,她“相中”了東方賓館的掌廚人陳師傅,於是,她三顧茅廬,也許是林欣的誠意打動了陳師傅,也許是她的執著感染了陳師傅,陳師傅放棄了東方賓館非常優厚的待遇而“屈居下嫁”到她這個當時僅有80個餐位又毫無名氣的小西餐廳裏。
這時,林欣變得忙碌起來,她拋開一切瑣事全身心地投入在餐廳上,和陳師傅一起專心致誌地研究菜譜。在做法上講究“求新、求變、求實”的“三求”原則,不斷地推陳出新,再加上精心設計、頗有成效的推廣方式,如每推出一款新菜式,餐廳就舉行抽獎儀式,讓客人免費品嚐,聆聽客人的聲音,最終讓客人接受新推出的花色品味。在綠茵閣裏,洋的洋到“黑椒牛排”,土的土到“堡仔飯”、“例湯”。就是這種土洋結合的中式西餐、這樣的“醬油西餐”培養出了一個龐大的消費群。迄今為止,綠茵閣的各色菜式已逾千種。這種別具一格、洋為中用、融合人情與味覺的消費享受,深受食客的歡迎。後來,許多食客愛屋及烏,看到精美的餐牌愛不釋手,竟偷偷地將餐牌帶走。
在林欣的苦心經營下,綠茵閣發展勢態良好,在1997年一年間就增開了35間分店,但林欣並沒有就此打住,她還不滿足。她積極籌劃,綠茵閣又在廣州西餐業內第一個設立了食物配送中心,這樣,不僅保證了多家分店能夠提供一樣水平的服務,還大大降低了行業的生產成本。
“我們不僅僅是在做西餐,我們更是在創立品牌。”林欣一開始就把綠茵閣當成一個事業來做,投入了自己的滿腔熱情和心血。她充分認識到,有價值的品牌都是附加值高的品牌,所以她將綠茵閣的附加值定位在體現文化底蘊上麵。
正是基於體現這樣的文化底蘊,綠茵閣咖啡廳在裝修風格上匠心獨運,顯示出了一定的時代文化。地處老城區下九路的綠茵閣分店顯得典雅懷舊,牆上滿是舊電影海報和照片,彌漫著廣州“老西關”風情;寺右新馬路分店牆上則掛滿了款式各異的擺鍾,充滿了異國情調;而在起義路23號分店,“貓王”的舊照片打量著你;在新近開張的西湖路分店,則幹脆將一架飛機搬進店裏。一進店裏,就可以看到各式飛機發動機和螺旋槳充斥著整個餐廳,而在二樓大廳正中,一架整形飛機安臥於地,機艙內沿過道兩旁則被改裝成了兩座一台的格局,置身其中,恍如在太空中品味佳肴……廣州的每一間綠茵閣連鎖分店,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韻味。林欣不無感慨地說:“現在的消費者品味提高了,對他們而言,綠茵閣已經不是單純的滿足吃飯的場所,還要有它的風格、情調和品味。”就是說除吃飯之外,客人對餐廳的風格、裝修的表現、飲食的氛圍、餐廳的品牌都有了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