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朝北的天空出現了虹(第四節)(1 / 3)

第一章朝北的天空出現了虹(第四節)

四 巧遇師叔

馬文忠約陳孝林與他的大哥見麵,本來安排在辰幫碼頭。但是陳孝林與馬文忠在辰幫碼頭碰頭後,馬文忠又領著陳孝林沿江而上,去了祁陽人的碼頭。馬文忠之所以這樣安排,認為這次見麵非同小可,是負有特殊使命的見麵。所以他認為必須格外小心,否則出了差錯,便前功盡棄。

祁陽幫的碼頭地處鸚鵡洲上段。早年間,祁陽人看到常德人把分散在洞庭湖各個碼頭的木材集中收購,紮成大排運往湖北銷售,於是他們也相繼效仿。祁陽人做木材生意一般自采自銷,他們在瀟水上遊的馮何沿岸買山伐木,然後走瀟水進湘江,把木材放到洞庭湖的東湖,紮成大棑,然後又把排放到漢陽夾河北岸的嶽王廟或朝宗門碼頭銷售。因為那時的鸚鵡洲還是個長年被水淹沒的沙洲。直至到了道光年間,洲身被泥沙堆積增高,洲上才開始有人居住。以後隨著遷居的人口逐年增多,木材的貨源日益劇增,再加上夾河逐年被泥沙淤積,河麵縮小,遇大型木排難以彎進,所以各幫的木材商才不得已把木材交易場地轉移到鸚鵡洲。

在祁陽幫碼頭一間寬敞的茅草屋內,早已備好了一桌酒菜。陳孝林隨馬文忠進到屋內,那天出現在馬家的男子早已在此等候。

陳孝林感到驚訝,覺得此人眼熟,好像在哪裏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男子向陳孝林自報家門,他說:“我是你馬大哥的朋友,叫唐正才,湖南祁陽人......”

還沒等男子說完,陳孝林豁然醒悟,就地單腿往下一跪,雙手抱拳向男子行禮,“唐師叔在上,請受小侄一拜!”

馬文忠和男子一時愣住了。馬文忠問:“莫非你認識唐大哥?”

陳孝林不好意思的說:“道光二十一年,唐師叔去崇陽,我與唐師叔見過一麵,那是在陳氏武館。當時我還是一個孩子,雖說僅隻一次,但印象深刻,至今還記憶猶新”

“哦——,我想起來了,你的師父叫陳寶銘。”男子驚喜,“原來你是陳寶銘的徒弟啊!”趕緊把陳孝林扶起來。

馬文忠驚喜地說:“好啊!老天有眼,竟然把陳義士的弟子送到我們麵前!來,快坐下。”馬文忠把陳孝林推向酒桌旁,按在凳子上坐下。

唐正才說:“你師父弟子眾多,但要我能記住每個人的麵孔,那顯然很難,更何況僅此一麵。你不要見怪啊!”

唐正才給每人的酒杯中倒滿酒,他說:“寶銘兄是我的大哥,也是你的師父,我提議這第一杯酒先祭奠他。”

唐正才起身離開酒桌,馬文忠和陳孝林起身跟隨其後。三人來到屋外,唐正才舉起杯對天呼道:“陳大哥,你死得壯舉啊!我正才、文忠,還有你的徒弟向你敬酒了,我知道你死不瞑目,我說過,此仇不報非君子,你等著吧,給你報仇的時機尚不遠矣!”

三人把杯中的酒在地上,進屋,回到各自的座位,馬文忠給陳孝林到酒。

唐正才原本想借這頓酒說服陳孝林幫他辦一件重要的事,沒想到委托辦事之人竟然是昔日好友的徒弟。驚喜之餘,他覺得沒有必要與好友的徒弟繞彎子了,於是幹脆把事情的真相全盤托出。

唐正才說:“都是自家人,就不瞞你了,我和馬兄已是天國的軍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長毛,我們今天請你來就是想托你幫我們辦一件事,幫我們把鸚鵡洲所有板材買下來,為天軍即將攻取武昌用於搭浮橋。”

陳孝林聽了唐正才的話並沒有感到驚訝。當今大清內外交困,各地舉旗反清此起彼伏,國人也對此早已司空見慣,更何況他的師父又是被朝廷所殺, 為天軍幹點事又何嚐不可呢?

陳孝林爽快地答應了,他說:“我還有些積蓄,不夠,還可以向我堂哥借。”

“錢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我們已準備好了。”唐正才說著從衣兜裏拿出五萬兩銀票,“本來這事打算要文魁去辦的,後來考慮到他是本地人,容易引起官府注意,所以就找到了你。畢竟這事非同小可,得找個理由,我們已想好了,就以你的名義在漢口蓋一棟茶樓為幌子,文魁作中間人,他領著你去與鸚鵡洲的一些木商見麵。至於怎麼談價,當然是價格壓得越低越好。明天我和文忠兄有更重要的事要辦,要離開一些天,你有什麼難處,趁我們還沒離去便提出來。”

陳孝林思索了一下說:“也沒有什麼,不就是籌集板材嗎?我保證用時貨源充足,決不會誤你們的事。隻是這數量不知多少?”

唐正才說:“大概五千兩碼吧,當然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