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北的天空出現了虹(第二節)(3 / 3)

陳孝林聽了堂哥的一席說教,無不驚歎,並對堂哥精通竹木經營之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問陳孝德:“大哥如此精通經營木材買賣,為何一直不改行做木材生意呢?”

“取笑我,是不是?”陳孝德笑道,“其實這些都是在茶館裏聽茶客們講的。經營木業,曠日持久,事務繁雜,遠非其它經商所能及的,除了具備雄厚的資金,還要具備有膽有識,我一小本經營,哪有這個膽子幹此行當?不過我倒認為你比我適合,當然你還得從管事做起,所以你必須認真學習紮排、運輸、安保等有關放麵的學問,因為得失安危係於一身,一些竹木商無不精心物色、四方考察、選賢任能,我想馬文忠如此選中你,也許對你有所考察,我認為這是個機會。”

兩人說著說著,不一會兒就到了街對麵的益陽人的江灘碼頭。當陳孝德向碼頭上的人說明來意,卻遭到了拒絕。原因很簡單,未經本幫老爺的同意,外邦人不得從事與木材有關的行當。

陳孝德掃視了在場的人,卻沒有一個認識的,他說:“諸位想必都是新來的弟兄吧?我自報家門,本人陳孝德,是陳源閣茶葉店老板,與你們詹老爺是朋友,請行個方便吧。”

“對不起,我們不敢私自做主,你還是找我們老爺吧。”

“那就請你們通報一聲吧!”

“對不起,我們老爺不再家,到漢陽城裏去拜見知府大人了。”

漢陽城離益陽人的碼頭有五裏地,派人去通報顯然不可能。陳孝德隻好領著陳孝林去了別的碼頭。

陳孝林犯迷惑,他問堂哥:“這片江灘在馬家的地界上,怎麼成了湖南人的碼頭呢?”

“  都不是陰差陽錯才落於益陽人手裏的。”陳孝德無奈一笑,“十多年前馬文忠賣掉老家的田產,拿出一半的銀子作禮金送給漢陽知府董振鐸,求董振鐸在鸚鵡洲劃一塊地皮。哪曉得董振鐸跟馬文忠玩了個障眼法,在地契上隻注明方位,未注明地段。第二天,馬文忠到指定位子去丈量土地,發現靠江邊的灘地被益陽人占據。他找益陽人理論。益陽人卻出示了漢陽知府所簽發的地契,上麵卻注明江灘歸益陽人所有。馬文忠又去找知府董振鐸,董振鐸反而說他欠考慮。馬文忠求董振鐸重新劃一塊帶江灘的地皮。董振鐸說洲上所有江灘都有其主,如果你們不想要可以把禮金退還給你。馬老大這才明白董振鐸是有意給他吃彈子。馬文忠是個好麵子的人,送出去的禮金哪有收回的道理?即使是收回,重回老家,老家還是在董振鐸的管轄範圍內。馬文忠隻好忍氣吞聲,一直尋找機會想出這口惡氣。馬文忠認為益陽人也不地道,發誓永不與他們交往。以後馬家經營竹木,靠租用其它幫的碼頭彎棑。”

陳孝林聽完堂哥地介紹,憤怒地罵道:“這個姓董的狗官真不是個東西!等老子逮到機會非幫馬家出這口氣不可!”

陳孝德趕緊勸阻:“你可不能胡來啊!搞得不好會掉腦袋的!”

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來到了下一個江灘碼頭,即曹家幫碼頭。陳孝德領著陳孝林首先去拜見了曹幫的老爺曹聖源。

曹聖源聽了陳孝德向他介紹了他堂弟的一些情況後對陳孝林大加讚揚,尤其聽說陳孝林還會武功,便要聘請陳孝林當他曹幫的武管事先生。

陳孝林以自己年輕,跟木材打交道還是個門外漢為由而委婉謝絕。

臨別時,曹聖源對陳孝林作了一番鼓動,要他好好學本事,將來為鸚鵡洲的湖北人爭光,在鸚鵡洲打出湖北人的天地,把外幫人統統攆走。

曹聖源的鼓動,對初來乍到的陳孝林很具有煽動性。此時的陳孝林心情無比激動,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在鸚鵡洲幹一番事業,將來成為鸚鵡洲最有錢的人!

陳孝林果然不負堂哥所望,不用半天的功夫,就學會了木材丈量技術。

陳孝德喜上眉梢,似乎看到堂兄弟的未來,也對堂兄弟擠進鸚鵡洲之竹木商行列寄予了厚望。

接下來幾天,陳孝林沒閑著,自己主動去碼頭學習手藝。由於陳孝林從小練過功,不僅具備一副強健的體格,還具備了能吃苦耐勞與勤奮好學的習性,因此,凡是碼頭上的重活累活他都主動搶著幹,並很快得到了棑工們的賞識。棑工們都願意教他。不幾日,陳孝林基本上掌握了一套編棑紮棑技術。當然,若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棑工,還相差很遠,就陳孝林現在所掌握的水平而論,充其量也隻能算是入了這個行業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