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一時瑜亮
建安十三年二月,孫權西擊黃祖。前部大督周瑜命時任偏將軍的董襲與別部司馬淩統為前部,在沔口與黃祖軍正麵交鋒,另命平北都尉呂蒙率水軍與黃祖軍都督陳就於水上交戰,二路並進,勢如破竹。不消一月,黃祖水陸二軍皆被東吳軍擊潰,黃祖亦戰敗被俘。孫權終梟其首,以其鮮血祭奠先父孫堅在天之靈。
黃祖死後,荊州牧劉表以長子劉琦為江夏太守,而孫權也將治所遷至了柴桑,靜觀荊州之變。荊州是中原、江東、川蜀之間的交通要道,經濟繁榮,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因而乃兵家必爭之地,而荊州牧劉表胸無四方之誌,又生多猜忌,不識用人,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已完完全全錯失了爭霸天下的良機。
對於東吳而言,孫權並非沒有染指荊州的野心。隻是現如今,論兵力,北方強而東吳弱,曹操揮軍南下在即,目標雖在荊州卻極有可能順江而下直取江東。如此,荊州便是曹操與孫權之間唯一的屏障,孫權實在是需要劉表為自己抵擋曹操的攻擊,從而爭取時間以備萬全之策。
七月,在鄴城新建的玄武池急訓水軍數月後,曹操終於率於禁、張遼、張郃等重要將領,號稱逾八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襲而來,攘攫南方的野心路人皆知。荊州及江東上下一片震驚。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劉表病重不治,嗣位於暗弱無能的次子劉琮。九月,曹操剛至新野,劉琮便舉州而降,以節迎操。而寄寓荊州的劉備,在曹操精騎一路的追殺之下,率諸葛亮、趙雲、關羽、張飛等人逃往江夏,與劉琦眾萬餘人彙合。
十月,曹操遣使送信至孫權,上曰:“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看,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原本,曹操幾乎兵不血刃獲取荊州已使東吳人心惶惶,如今宣戰書信又至,文臣武將皆為失色,頓時,江東上下分為兩派,主戰主和莫衷一是。
數十日前,周瑜受命前往彭蠡澤北岸的夏口整合在與黃祖一役中虜獲的軍隊。曹操的戰書送來已有幾日,想必周瑜定然也已獲知此事。然而此時的他卻出奇的冷靜,並沒有急於趕回柴桑,仍是留在夏口練兵。終於,還是孫權召還了周瑜。
也許是因為許久未見自己的夫君,又或是因為如今緊張的江東局勢,周瑜回柴桑的那日,小喬便早早的拉著我候在了彭蠡澤畔,等著周瑜歸來的戰船。出門時,正遇淩綺來找我,知道我們是去湖邊,也吵著跟了來。她如今有孕在身,呂蒙再三拜托我要好生看管著她,奈何她火爆衝動的性格並未因將為人母而有絲毫改變,看來我也隻能有負呂蒙所托了。
柴桑是東吳的軍事要地,是以居住的百姓並不是很多。然而因為大都督的歸來,岸邊還是聚集了不少人。也許,在許多江東百姓的心目中,周瑜是他們在這亂世之中的救世主吧。
時值初冬,又逢陰霾天氣,湖麵上煙鎖霧籠,水波渺渺,讓人看不真切來往的船隻。一直到接近正午時分,那煙霧才散了些去,卻也始終不見周瑜的船影。淩綺早已耐不住性子,哈欠連連的找了一棵樹斜靠著補充起了睡眠。而小喬則顯得有些焦急,我不停的按揉著她的手來給予她安慰。
終於,在岸邊百姓的騷動聲中,湖麵上影影綽綽的出現了“人”字排開的十幾艘戰船。人群漸漸變得安靜了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船在人們的視線中不斷擴大,直到看清如燃燒般狂舞的旌旗下,那有著出塵之姿的濯濯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