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父親沒有強迫大衛再穿這雙鞋子,但是,大衛覺得應該給自己一個警示。於是,大衛把這雙鞋子掛在自己房間裏容易看到的地方,讓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貪圖虛榮。

對於孩子做錯的事,父母還要讓孩子自己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許多父母往往喜歡替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後果,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對的。這不僅讓孩子失去了責任心,更使他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從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錯誤。因此,明智的父母不要替孩子承擔後果,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來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有一位媽媽發現自己的兒子出什麼差錯都不想想自己的問題,總是責怪別人,於是想著應該讓孩子學會找找自己的責任。

有一次,兒子要在周六去參加學校的奧林匹克數學比賽。平時,兒子的數學成績非常好,而且又善於動腦筋,這個比賽取勝的可能性太大了。

周五晚上,兒子像平常一樣,放學回家後就去跟同學踢球了,然後看電視、讀課外書一直到11點才睡。周六早上,每次都要睡到9點多才起床的。這天,媽媽硬著心腸不叫他,結果,兒子果然9點才睡醒。等兒子趕到學校的時候,考試已經開始了。由於兒子遲到了快一個小時,考試成績可想而知。

兒子回家後非常沮喪,責怪媽媽沒有叫他早點起床,使他在這次考試中失敗了。

媽媽卻對兒子說:“兒子,你明明知道周六要去參賽,為什麼不早睡?媽媽周六要去加班的時候,有沒有要求你來叫醒我?你總習慣別人提醒你做你自己的事。但是,別人是不可能一輩子提醒你的,你要學會自己提醒自己,做錯事後自己反省自己的錯誤!”

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做錯事就會自我反省,隻要他錯了一次,就很少犯同樣的錯誤。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一看有沒有要改進的地方。

反省是自我認識水平進步的動力。反省是對自我的言行進行客觀的評價,認識自我存在的問題,修正偏離的行進航線。

為什麼要經常反省?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總要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曆練,常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於建立一種監督自我的暢通的內在反饋機製。通過這種機製,我們可以及時知曉自己的不足,及時框正不當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反省機製是自我心靈中的一種“自動清潔係統”或自動糾偏係統。反省是砥礪自我人品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你的想象力更敏銳,它能使你真正認識自我。

孟子雲:“吾日三省吾身”。這是聖賢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但時時提醒自己,檢視一下自己的言行卻不是太難的事,一個人有了不當的意念,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可能瞞過任何人,但絕對騙不了自己。人之所以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不單是外界的誘惑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強,理智屈就於本能衝動。一個從小常常做自我反省的孩子,長大了之後,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理智感,而且必定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自己不該做的,該做的事情做錯了怎麼辦,不該做的事情做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