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控製反應比如,當孩子告訴你他沒能入選學校足球隊時,盡管你和他一樣很失望,也不能讓這種情緒表現出來。否則,孩子非但不能從你身上獲取安慰與力量,還會造成以後報喜不報憂的後果。
家長們是孩子天生的夥伴,孩子們其實很喜歡與大人交流,讓大人傾聽他天馬行空的幻想;也喜歡從大人口中了解更多未知的東西——精彩或不精彩的。隻要你處理得當,耐心遵循上述方法,那麼你的孩子肯定願意跟你交流自己的心聲。
【案例2】
期中考試前夕,我將班裏一位成績不是很好的王姓同學接到家中,打算讓他住上一個星期以便複習備考。某天早晨,我婆婆對我說:“王同學說他身體不舒服,早上好像還吐了。”我知道嘔吐是他的老毛病了,在學校裏就發生過兩次,我趕緊去看他,隻見他病懨懨地躺在床上,確實很虛弱的樣子。
因為我要上課無法多留,於是我就打電話讓他媽媽陪同去醫院。一節課後,我再打電話回家,不料卻是王同學接的,他說:“媽媽要送貨很忙,過一會就一起去。”我想想也是。又過了一節課,我再打家裏電話,可是打不進去,我也未多留意。我就給他媽媽打電話詢問情況,他媽媽說情況還可以,再讓他稍微休息一會就去上學。可是到了中午,我再一次打電話回家,王同學卻說他中午又吐了,他媽媽讓他等一會接他去醫院。我隱約覺得這裏麵有什麼問題,可是心想公公婆婆都在家的,他應該不會耍什麼花招。到了下午兩點多,他媽媽打電話來問我王同學到校了嗎?我一聽終於明白原來我們都被他騙了,他一邊騙媽媽,一邊騙老師。
我頓時火冒三丈、怒發衝冠。我立即撥打家裏的電話,可是怎麼都打不進去,無奈一下午都是我的課,我不能馬上走。然而讓我無比震驚和憤怒的是:我公公趁接孫子的機會,跑到教室裏來對我說,王同學在家自己把電腦打開玩遊戲,叫他上學,他卻推三阻四。
天哪,怎麼會有這樣的學生?他的懂事有禮原來都是假象,他的積極認真都是偽裝!我們這些大人都被他騙了,還被騙得團團轉。我真的很生氣,立刻打電話詢問他在家幹什麼?他居然能夠鎮靜地假裝虛弱,說他一直在休息。我不想與其糾纏,就以嚴肅的口氣要他立即到校,還特地囑咐我婆婆親自把他送到我的手中。然而令我更加大跌眼鏡的是:他竟然在校門口,在大人的監護下,騎著自行車跑了……
【反思】
類似這樣的案例我們並不少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見到有些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為了得到某種獎勵,抑或是避免某種懲罰,逃避某種責任而編造事實,以證明他的合情合理。如孩子為了逃避考試不好被罰,會想方設法篡改成績;為了證明自己的努力和勇敢,會故意誇大其詞,表明事情的困難程度。然而,多數的家長卻寧願被欺騙,也不願意獎勵真實。這讓孩子一下就明白了真與假的區別。如上學遲到,實話實說——起床起晚了,就會遭到老師的一通訓斥,甚至懲罰;倘若換種解釋——在家學習忘了時間,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走進教室,可能還會得到老師的一番表揚。說真話和說假話,結果大相徑庭。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曆,以後一旦再遲到,孩子就會編造更為動聽的借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老師和家長在逼孩子說假話。在家裏,有些父母會這樣反複教導孩子:“說話、做事要注意場合與分寸,有些話是不能當著人家的麵說的。”漸漸地,孩子便學會了說討好人的假話。於是,孩子見到又醜又胖的鄰居,就會違心地說道:“阿姨,您長得真好看!”可以說,這是父母教會了孩子說假話。
成人教會孩子說假話。“春天細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蟲都在此時孳生;春天易患流行性感冒;春天雨水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很煩人,像個愛哭的小姑娘總也止不住;春天冷熱不均,忽冷忽熱……”這是王聰寫的一篇題為《春天》的作文中的幾句話。作文交到老師那裏後,王聰挨了批評。老師對全班同學說:“有的同學不停地在作文中寫春天不好,是不聽老師講解,胡思亂想,跑了題的結果。古往今來,文人們都誇春天好,說春天不好是動錯了腦筋。”
春天到底好不好,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描繪過春天,讚美過春天,然而春天好就一定成了顛撲不破的真理嗎?春天的確很美,有爛漫的鮮花、複蘇的大地、新綠的小草、柔媚的柳枝……但這一切的美好在某些人眼裏可能會更添傷感和憂鬱。如雙目失明的人,麵對美景更生惆悵,對於身處逆境的人而言,這樣的美景、歡騰的景象更容易觸及他的內心痛處。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案例中的王聰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說出了客觀事實,卻因此被老師批為“胡思亂想”、“動錯了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