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美麗心情美麗愛情——抒寫最浪漫的事(2 / 3)

愛情是感性的,它來自於人的主觀創造,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情至濃時,任何外力都無法幹擾。婚姻是理性的,它來源於現實生活,是一種社會的共同行為,必然要接受社會的價值評判。愛情是超世俗的,它可以拋棄一切世俗化的限製。但當欲步入婚姻時,許許多多的世俗條件就隨之而來了。

甜蜜的愛情許多人都體驗到了,而婚姻美滿卻是每對新人極力追求的,但結果如何呢?其實,婚姻的理想境界不是“美滿”而是“適應”,就是男人與女人在一起相互適應,比如她包容他的懶惰,他適應她的嘮叨。能達到這種境界也就洞悉了婚姻的基本奧秘了。

遺憾的是,人們總是一味地追求婚姻的“美滿”,而把“適應”視為平庸,於是婚姻往往就顯得不堪重負了,甚至在歎息中結束。

關於愛情,大部分的人傾向於同意一種說法:“婚前,要把雙眼都睜開;婚後,則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底要睜開幾隻眼,才能把愛情看個清楚?抑或是:不論你睜開幾隻眼,愛情,總有它的模糊地帶。

不論在戀愛的哪一個階段,誰能夠用不同標準來和同一個人相處呢?

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卻覺得必須依照和他生活的不同階段,改變對他的要求標準,才可以和平而快樂地相處下去。那麼,你應該想一想:這個“要求”是否恰當,而不是考慮在“標準”的高低上有所取舍。

要求對方專心聽你講話,要求知道對方的行蹤,這些都是“要求”。如果有問題的話,應該是這個“要求”恰不恰當的問題,而不是標準高低的問題。

你無法以分鍾為單位來計算對方聽你說話時專心的程度;也不能以小時為單位來衡量報告行蹤的頻率是否足夠令你放心。這樣的斤斤計較,毋寧是太累人的事。

很多相處上的事情,如果能放掉所謂的“標準”,容忍愛情有一些灰色地帶,而回到“要求”的本身是不是合情合理,雙方的包袱將會減輕很多。對那些耳聰目明的人來說,刻意要“視而不見”,的確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愛情,到最後常常是屬於那些大智若愚的人。

情人之間所有的“要求”中,沒有比要求“坦誠”更難的事。不欺騙、不隱瞞,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十分不容易!“誠實”,是一種美德!但平凡人經常做不到。情人之間很難真正有百分之百的坦誠。難怪有人說:“愛情,這件事的本身,充滿了謊言。”

基本上,“坦誠”確實是一種美德。它可能與生俱來,也有可能靠後天的教養而來。如果你的伴侶並不具備“坦誠”這項美德,就算你逼死他,他永遠也無法達到你的標準。當你的伴侶經常說謊、或百般蒙騙,你要考量的是:該放棄“坦誠”這一項要求;還是幹脆放棄這個不老實人?

不論你張開幾隻眼睛談戀愛,還是無法避開愛情的煙幕,它經常“善意地”阻擋了你的視眼。比如,當對方刻意隱瞞行蹤,最後卻被你發現時,他的理由是:“因為怕你操心,所以不敢告訴你。”;當對方不小心撒了謊,最後卻被你拆穿時,他的辯解是:“你平日疑心病那麼重,為了不想和你發生不必要的爭執,我才會那麼說。”;當對方編織一個借口,最後卻被你識破時,他的說辭是:“其實那是無關緊要的事,何必解釋那麼清楚,花你的時間!”……

類似的煙幕太多太多,簡直不勝枚舉,就算你天生慧眼,還是難以招架。與其,耗盡眼力,一定要把愛看個清楚,隻恐怕到最後傷了眼睛,也傷了和氣。

耳聰目明的人談戀愛,一定要先懂得“裝傻”。例如:一個人的品德與價值觀。小地方就不妨任由它去,例如:“為什麼遲到那麼久?”、“昨天口袋裏的三百元花到哪裏去了?”無論愛情進展到哪一個階段,其實這個原則都可以適用。

女人的需要和男人的愛

男人和女人通常都沒有意識到他們有不同的感情需求,所以,不知道該如何給對方以愛。男人通常隻是給他們想給的,但可惜他們所付出的愛,她並沒有感覺到,因為那些並不是她所需要的。例如,女人在難過時,你常用評論來縮小她問題的嚴重性以表現你的愛,但女人會因此認為她在你眼中微不足道、受到漠視。

了解女人需要什麼樣的愛,是增進和鞏固男女愛情關係的有效秘方。

1.女人需要關心

當男人對女人的感覺表示興趣、關心她的幸福時,女人就會覺得被愛、被關心。如果他因此而讓她覺得很特殊,他就已經成功地給予了她關心,這樣她會自然而然地更信任他,對他更溫柔更多情。

如果你對她的話不肯傾聽,對她感興趣的問題心不在焉——比如,她剛剛做完頭發去和你約會,很可能是想給你一個驚喜,你注意到了,但沒有表示——她就會覺得你對她不夠關心,沒有愛她。

2.女人需要理解

男人如果能不加判斷,感同身受地領會女人傳送的感覺,女人就會覺得自己被愛與被理解。女人需要你理解她,但她不會向你提出理解的要求,她相信你有這方麵的能力。

有時女人可能會向你談起她的一些麻煩和不順利。但你最好不要試著幫她解決,這樣做是費力不討好的和愚蠢的,因為即使你的主意再高明,那也不是她需要的。她隻需要你理解她,她就感受到被愛了。此時最高明的策略是:以靜製動。

3.女人需要尊重

有時你的一句粗野的討厭女人的話,也許會招她喜歡,她覺得你有點“男子漢氣概”;但她希望你討厭別的女人,並不意味著她喜歡你不尊重自己,如果男人能認可和優先考慮她的權利、願望和需求,她就會覺得自己很受尊重。送她一束花,對你來說可能有點不自然,但這是滿足女人需要尊重的必要手段。如果她向你說起她的煩惱和不順利,你千萬不要因為她帶給你難過而生氣甚至責備她,那樣她會覺得你不尊重她的感覺。

4.女人需要忠誠

當男人優先給予女人以關心和愛護,並驕傲地承諾自己會支持她、滿足她時,女人會因受到崇拜和特殊的對待感到滿足。所以,你對待她的感受與要求,要比對自己的興趣——比如工作、讀書、娛樂——更加重視,讓她感受到她是你生活中的唯一珍愛的女人。千萬不要認為她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要求缺乏重要性,那樣不能突出她的特殊之處。久而久之,她就會懷疑你好像在另覓新歡。

5.女人需要讚美

讚美女人就是以驚奇、喜悅、肯定來尊重她。切記不要因為讚美無關痛癢而忽略它。對男人來說是這樣,對女人來說則不然。相信甜言蜜語的力量吧,它會使女人心情愉快而更顯美麗。不要同女人爭吵,如果男人想表達不同的觀點,你需先確定她已說完,然後在你表達之前先重複她的觀點,並對其某個細節讚不絕口。

在兩個相愛的人之間,我們希望得到對方的關心和重視,尊重和理解。這是維係長久愛情的主要因素;如果一方得不到應有的體諒和關心,就會產生受傷害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會威脅到兩人的愛情。也許,這份愛情是在患難中產生的,經曆過許許多多的磨煉和考驗,但如果得不到兩人精心的嗬護和用心的經營,也最終會壽終正寢的。

男人和女人一樣,喜歡“墮入情網”,這是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感受。神話中說,從前人是一種“圓球狀的”特殊物體,他有四隻手,四條腿,觀察相反方向的兩副麵孔、一顆頭顱,四隻耳朵。人的膽大妄為使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忐忑不安,眾神之王的宙斯於是決定把人一分兩半,就像“在醃製花椒果之前把它分開,或是用一根頭發切開雞蛋那樣”,使分開之後的每一個人不是用四條腿,而是用兩條腿走路,這樣人就變得軟弱一些了。在人的身體被分開兩半以後,“每一半都急切地撲向另一半”,他們“糾結在一起,擁抱在一起,強烈地希望融為一體”,這樣就產生了塵世的愛情。這個神話喻示了愛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渴望,是無法阻擋的對“完美”的追求。

的確,愛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沒有人會認為愛情是無關緊要的,相反,人人狂熱地追尋愛情。悲歡離合的愛情電影人們百看不厭,百般纏綿的愛情歌曲人們總是傳唱不絕。

但愛情可不是件容易事,無論是對於男人還是對於女人,再也找不出一種行為或行動能像愛情那樣以如此巨大的希望開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敗而告終!如果是別的事,你也許會想方設法找出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以利再戰或者永遠洗手不幹。但因為你不可能放棄愛情,所以了解男人的愛情觀點,以克服愛情的挫折,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你可能不同意這一說法,你認為男人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的確,一個人生境界還沒有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貪婪階段的男人,會把“給”,解釋為放棄,被別人奪走東西或做出犧牲。這樣的男人也準備給,但一定要通過交換,隻“給”而沒有“得”對他來說就是“受騙”。這樣的男人還會把“給”當作一種美德——自我犧牲,它意味著寧可忍受損失也不要體驗快樂。

但愛情是一個很特殊的領域,更多的男人並不這樣理解“給”的含義。他們通常認為“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通過“給”他才能體驗到他的力量、他的豐富、他的活力,體驗到生命力的升華使他充滿的歡樂。對於男人來說,“給”會比“得”給他帶來更多的愉快,這不是因為“給”是一種犧牲,而是因為通過“給”表現了他善於愛的意誌力量。

在熱戀中,一個男人常常會對他的戀人這樣說:“我願意給你我的一切。”——女人也常常會這樣說。這不一定是“花言巧語”,他的話很可能是真誠的。他可以把他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他的生命給予你。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一定要為你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應該把他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你。他願同你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智慧、幽默和悲傷——簡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

所以,戀愛中的男人,在乎你猶如在乎自己。他為你做事,猶如做自己的事一般;為了讓你快樂;他可以忍受任何艱苦,因為你的快樂就是他的快樂,奮鬥不再是件難事,他為了更高的目的而精力充沛。

在戀愛之前的男人,隻要能服務自己,他就很滿意了。但是現在,自我滿足已不能讓他滿意了。他的生活必須有愛來激發。雖然他也需要愛,但他更迫切需要的是給予愛。

當然,大多數男人在給的同時,也使接受者——你——成為一個給的人。他不但渴望給予愛,也渴望被愛,對他來說,這是女人接受的信號。如果他認為你接受了他給予的愛,他就會受到激發,被鼓舞,就會勇敢地、心甘情願地、帶著美妙的憧憬,墮入情網。

愛情不帶賭氣的

在下班回家的公車上,轉程靠站時,乘客頓時多了起來。最後上車的是一對上班族男女。可能因為人多,男的不時地將手臂圍住女的,並輕聲地問:“累不累?”

“待會想吃些什麼?”

隻見女的不耐煩地回答:“我已經夠煩了,吃什麼都還不先決定,每次都要問我。”

男的一臉無辜地低下頭,而後說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讓你決定是因為希望能夠陪你吃你喜歡的東西,然後看到你滿足的笑容,把今天工作的不愉快暫時忘掉。我的能力不足,你工作上所受的委屈我沒法幫你,我所能做的也隻有這樣。”

女的聽了後,滿懷愧疚地說聲對不起。男的這才似乎重燃信心般說:“沒關係,隻要你開心就好。”然後親吻了女的頭發。

公車到站,下車前再回頭看看這對情侶,男的依舊保護著心愛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位上班族,自己同樣在今天的工作上有些許不愉快,如果沒有聽到這一段對話,回家後的你,是不是也會拿一副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的臭臉來麵對心愛的人,隻在乎自己的委屈,卻忽視對方的感受,不自覺地傷害最親密的人呢?聽了男的那句話,你還會這樣做嗎?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這使我們想起了一個禪宗的故事。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在這段時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