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別針可做成英、俄、希臘等外文字,用來進行拚寫讀取。
曲別針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可以用曲別針做指南針。
曲別針是由鐵元素構成的,鐵與銅化合是青銅,鐵與不同比例幾十種金屬元素分別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則是成千上萬種……實際上,曲別針的用途,幾乎近於無窮!
他在台上講著,台下一片寂靜。與會的人們被思維“魔球”深深地吸引著。馳名中外的科學家溫元凱高興地說:“高明,簡直是點金術。”
此時,再也沒有人說曲別針有3000種、3萬種用途是吹牛,而是對這種新的開發思路感到了新奇,普遍陷入打破了原有的思維格局的沉思……
這是一個開發創造性思維的小遊戲,這個遊戲的規則就是以“曲別針”為對象打開想象的閘門,絞盡腦汁地去想象曲別針到底有多少種用途。每人至少要想象出50種以上。做完這個遊戲後,你會感到很有趣味,但同時也有點疲勞,這就是你的創維性思維潛能得到開發的結果。
這種思維含有嚴肅的美學思考內容和經濟學內容,特別是對於創造者可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升級你的思考,升級你的行動,培養有益的思維習慣,這樣你就會走向成功之路。
不再受“撞南牆”之痛
“一竿子捅到底”講的是:認準目標,勇往直前,是一切成功者的成事之道。但一切成功者也應該懂得:人生路上,難免有坎坷,難免遍布荊棘,應該學會改變自己,才可能確保製勝。
當一種動機屢經嚐試仍不能成功,達不到預定目標時,應該及時調整目標,變換方式,通過別的方法和途徑實現目標,或者把原來製訂的太高而不切實際的目標往下調整,改變行為方向,則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如有的高中生,多次報考大學未能遂願,他見障礙難以逾越,就改為報考中專、技校,或是電大、職工大學。“退而求其次”,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目標的重新審定和轉移,不是懼怕困難,而是實事求是的表現;同時,也降低和避免了由於目標不當難以達成而可能產生的挫折感和焦慮情緒。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寧可吊死在一棵樹上,也不肯退而求其次。雖然他們堅定目標,但卻不考慮實際能力而“盲目追求”。
實際上,當一個人確定的目標由於自身條件或社會因素的限製,不能實現並受到挫折時,就可以改變目標,用另一目標來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滿足;或通過另一種活動來彌補心理的創傷,驅散由於失敗而造成內心的憂愁和痛苦,增強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1997年初,陳紅下崗了。雖然失去了“鐵飯碗”心碎般難受,但她是要強的女人,她堅信,別人能夠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關鍵是要有決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於鐵飯碗,決定尋找自食其力的門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997年9月,她多方籌資2000元購買了毛線編織機,並報名參加了編織技術培訓班。一個月後,她用所學的技術開了一個毛線編織加工店,很快生產出第一批產品。織出的毛線衣褲規格齊全,花式多樣,價格便宜,鄰裏朋友口碑相傳,小小編織店的名氣一下在縣城傳開了,生意越來越火。
苦心經營兩年多,別人見這營生有利可圖,便紛紛入圍,小編織店一下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蘇南針織品在響水市低價傾銷,使得編織店的利潤越來越低,陳紅的生意也越來越不景氣,這時她主動放棄了編織市場,另找門路。她走南闖北,調研市場,又辦起了市第一家塗料廠,高薪聘請技術員,開發出了填補國家空白的產品,一炮打響,取得巨大成功。
從陳紅奮鬥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果斷決定自己創業,如果沒有果斷轉行,那麼她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在此,我們可以得出一條成大事的經驗:適應現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敏銳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些人對待問題脫離實際,就認準了“一條道兒走到底,不撞南牆心不死”,從不顧及客觀情況,隻是單純的以不變應萬變,那也隻能是自設苑囿,作繭自縛。而有一些人在突然的、意外的重大挫折麵前,由於原定的追求目標已不可能實現,或是為了用其他行動來轉移、代替心理上的痛苦,就會轉而追求別的目標或是進行另外的活動。這也可以獲得新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補償。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現實中,離開特定的現實,要想成大事,簡直是天方夜譚。為什麼?因為現實是每個人生活的基礎。對於那些不停地抱怨現實惡劣的人來說,不能稱心如意的現實,就如同生活的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身心,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成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則敢於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敢於改變自己,改變目標,這才是能成事的做法。
總會有突破
當你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是隻顧發泄不滿,還是冷靜地想出解決之道呢?隻要你稍微思索一下,你會認識到這個困難正是改造現狀、開發新天地的契機。
有很多化不滿為創新的例子,給我們意外的啟示。
加藤信三是日本獅王牙刷公司的小職員。作為一個小職員,盡管他前一天夜裏加班加點,很晚回家休息,盡管他頭暈目眩,還想美美地睡上一覺,但是他必須馬上起床,趕到公司去上早班。起床後,他匆匆忙忙地洗臉、刷牙,不料,急忙中出了一些小亂子,牙齦被刷出血來!加藤信三不由火冒三丈。因為刷牙時牙齦出血的情況已不止一次地發生過了。情緒不好的他懷著一肚子的牢騷和不滿衝出了家門。
作為一個牙刷公司的職員,數次刷牙牙齦出了血,加藤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了。他怒氣衝衝地朝公司走去,準備向有關技術部門發一通牢騷。
走進公司大門時,走著走著,他的腳步漸漸地放慢了。加藤信三曾參加過公司組織的管理科學學習班。管理科學中有一條名言使他改變了自己的態度。這條訓誡說:“當你遇有不滿情緒時,要認識到正有無窮無盡新的天地等待你去開發。”
當他冷靜下來以後,和同事們想出了不少解決牙齦出血的好辦法。他們提出了改變刷毛的質地,改造牙刷的造型、重新設計毛的排列等各種改進方案。經過論證後逐一進行試驗。試驗中加藤發現了一個為常人所忽略的細節:他在放大鏡下看到,牙刷毛的頂端由於機器切割,都呈銳利的直角。“如果通過一道工序,把這些直角都挫成圓角,那麼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同事們都一致同意他的見解。經過多次實驗後,加藤和他的同事們把成功的結果正式地向公司提出。公司很樂意改進自己的產品,迅速投入資金,把全部牙刷毛的頂端改成了圓角。
改進後的獅王牌牙刷很快受到了廣大顧客的歡迎。對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加藤從普通職員晉升為科長,十幾年後成為公司董事長。
加藤的“幸運”正來自於不滿,在不滿中發現。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打破常規,逆向思考,獨辟蹊徑,往往能產生全新的創意、驚人的成果。
“請你按下快門,其他的事由我來做。”這是“柯達第一號”小盒型照相機麵市時的廣告詞。
照相機,在它麵世之初是被當作精密複雜的儀器來看的。一般大眾與它無緣。但是,喬治·伊士曼——紐約羅徹斯特鎮一家小銀行的事務員卻認定:“照機機應像鉛筆一樣簡單,誰都可以使用。”
1881年,伊士曼用5500美元開辦了自己的攝影器材公司,這就是今天名聞世界的柯達公司的前身。1888年6月,伊士曼把“柯達第一號”送進了市場。1963年,當柯達公司在27個國家同時推出大眾化的“自動式”照相機時,全世界為之轟動。
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躍出,在降落傘張開前的瞬間,他完成了膠卷的裝卸。老人、兒童、婦女,全部都應付自如地擺弄著柯達自動照相機。它的好處還在於售價便宜,在柯達自動照相機三種機型中,大半在50美元以上,最便宜的隻售10美元。
這種“自動式”相機立即風靡世界,柯達公司大發其財。柯達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反其道而行之”。相機的功能開始並不複雜,可隨著性能越來越好,操作使用也越來越繁瑣;這對於專業攝影者來說當然無所謂,但對普通人來說就不同了。因此一反常規,讓相機的操作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隻需輕輕一按便可完成照相過程,就連“傻瓜”也能操作,這便獲得了轟動性的創新成果。
然而,更出人意料的還在後頭。就在柯達公司贏得大眾市場的情況下,又進一步宣稱:“自動照相機的專利本公司絕不獨占,我們同意所有廠商仿造它。”這絕對不是平常人願意做的。一般人在自家產品暢銷時,肯定會千方百計保守秘密,以專利壟斷市場,獨享其利。柯達的做法,讓人疑惑它的目的所在。
然而,這正是柯達成功的又一訣竅。今天,提起柯達,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動照相機,而是大名鼎鼎的柯達膠卷。原來,放棄專利讓其他照相器材廠商共同拓展世界照相機市場,最終必然刺激膠卷的銷售。
這正是給你一盞燈,讓你不斷來買我的油。看來麻煩事有時候不一定就是壞事呢。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多問自己“為什麼”,仔細思考,你可能會有偉大的發現。
試著退一步地想
有人說成功的第一步便是讓自己的利益和意圖絲毫不露,讓對方因為你能投其所好而情願做你要他做的事。
赫蒙是美國有名的礦冶工程師,畢業於美國的耶魯大學,又在德國的弗萊堡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可是當赫蒙帶齊了所有的文憑去找美國西部的大礦主赫斯特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那位大礦主是個脾氣古怪又很固執的人,他自己沒有文憑,所以就不相信有文憑的人,更不喜歡那些文質彬彬又專愛講理論的工程師。當赫蒙前去應聘遞上文憑時,滿以為老板會樂不可支,沒想到赫斯特很不禮貌地對赫蒙說:“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為你曾經是德國弗萊堡大學的碩士,你的腦子裏裝滿了一大堆沒有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什麼理論家。”聰明的赫蒙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回答道:“假如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於是赫蒙對赫斯特小聲說:“其實我在德國的弗萊堡並沒有學到什麼,那三年就好像是稀裏糊塗地混過來一樣。”想不到赫斯特聽了笑嘻嘻地說:“好,那明天你就來上班吧。”就這樣,赫蒙輕易地在一個非常頑固的人麵前通過了麵試。
也許有人認為赫蒙那樣做不太合適,問題是能不能做到既沒有傷害別人又能把問題解決。就拿赫蒙來說,他貶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學識如何,當然不在於他自己的評價,就是把自己的學識抬得再高,也不會使自己真正的學識增加一分一毫,反過來貶得再低也不會使自己的學識減少一分一毫。
尊重並突出別人的觀點和利益,這是我們欲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寶。人們常常不會正確使用這一法寶,是因為他們常常忘記了,如果我們過分強調自己的需要,那別人對此即便本來是有興趣的,也會改變態度。
有些被求助者,以為幫助了別人,有恩於別人,心理上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優越感,說不定還要對求助者數落一番。當你認為自己可能會被人指責時,不妨先數落自己一番,當對方發覺你已承認錯誤時,便不好意思再指責你了。
美國著名政治家哈金斯30歲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有人懷疑他那麼年輕是不是能勝任大學校長的職位,他知道後隻說了一句:“一個30歲的人所知道的是那麼少,需要依賴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長的地方是那麼的多。”就這短短一句話,使那些原來懷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往往喜歡盡量表現出自己比別人強,或者努力地證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幹的人,然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袖是不會自吹自擂的,所謂“自謙則人必服,自誇則人必疑”就是這個道理。
讓步其實隻是暫時的退卻,為了進一尺有時候就必須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讓,為了避免吃大虧就不應計較吃點小虧。美國第一屆總統華盛頓在任時,身邊的副總統是約翰·亞當斯,這是個閑差,可是亞當斯卻把它變成具有實權的職位,他常常在演說時講一些他做副總統鬧出的笑話,這樣做的結果非但沒有降低自己的威望,反而贏得了敬佩和擁護。
退讓有一種辦法是表麵上作出讓步,實際上卻暗中進了一步。所謂“換湯不換藥,還是老一套”,又所謂“新瓶裝舊酒”。換了瓶子向對方退步,可酒還是老酒,酒力反而更大,因為對方肯定猝不及防地毫無還手之力了。
有一次,世界著名滑稽演員侯波在表演時說:“我住的旅館,房間又小又矮,連老鼠都是駝背的。”旅館老板知道後十分生氣,認為侯波詆毀了旅館的聲譽,要控告他。
侯波決定用一種奇特的辦法,既要堅持自己的看法,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在電視台發表了一個聲明,向對方表示歉意:“我曾經說過,我住的旅館房間裏的老鼠都是駝背的,這句話說錯了。我現在鄭重更正:那裏的老鼠沒有一隻是駝背的。”
“連那裏的老鼠都是駝背的”,意在說明旅館小而矮;“那裏的老鼠沒有一隻是駝背的”,雖然否定了旅館的小和矮,但還是肯定了旅館裏有老鼠,而且很多。侯波的道歉,明是更正,實是批評旅館的衛生情況,不但堅持了以前的所有看法,諷刺程度反而更加深刻有力。
再如,英國牛津大學有個名叫艾爾弗雷特的學生,因能寫點詩而在學校小有名氣。一天,他在同學麵前朗誦自己的詩。有個叫查爾斯的同學說:“艾爾弗雷特的詩我非常感興趣,它是從一本書裏偷來的。”艾爾弗雷特非常惱火,要求查爾斯當眾向他道歉。
查爾斯想了想,答應了。他說:“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講過的話。但這一次,我認錯了。我本來以為艾爾弗雷特的詩是從我讀的那本書裏偷來的,但我到房裏翻開那本書一看,發現那首詩仍然在那裏。”
兩句話表麵上不同,“艾爾弗雷特的詩是從我讀的那本書裏偷來的”,也就是指艾爾弗雷特抄襲了那首詩;“那首詩仍然在那裏”,指的是被艾爾弗雷特抄襲的那首詩還在書中。意思沒有變,而且進一步肯定了那首詩是抄襲的,這種嘲諷的程度更深了一層。
運用“舊酒裝新瓶”法要注意:兩虎相爭,必有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