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既有遠見又有主見——成功人做成功事(1 / 3)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觀念:那就是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必須有雷厲風行的手段,迅速地行動起來。與之相反,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同時也會讓我們失去了成功的機遇。

失敗源於失敗的個性,那麼成功自然離不開成功的個性。成功的個性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總能以自己滿腔的熱情深深打動別人。很多人,無論在理智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會被他們吸引,而且這種吸引是那樣的心甘情願,以至會在不知不覺中去為實現他們的目標而效力。

所謂魅力就是這麼一種能力,它是由你的個性所決定的,通過在身體上、情感上及理智上對他人的相互接觸,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個人性格魅力並不是由某個單一因素可以構成的,智商遺傳、財產、幸運、社會地位都不能決定性格魅力,它可以通過個人努力而加以掌握。

改變優柔寡斷,我要雷厲風行

人們做事的時候都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事事求保險,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時候,機會稍縱即逝,稍一猶豫就很可能錯失良機。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一味撿有把握的事情做,那麼你的人生可能永遠是碌碌無為的。

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這種優柔寡斷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會被別人所信賴。有些人簡直優柔寡斷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他們不敢決定任何一種事情,不敢擔負起應負的責任。而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樣——究竟是好是壞,是吉是凶。他們常常對自己的決斷產生懷疑,不敢相信他們自己能解決重要的事情。因為猶豫不決,很多人錯失了成功的大好機會。

所以,對成功來說,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一個最危險的仇敵,在它還沒有對你施加影響,破壞你的機會之前,你就應該立即把這樣的敵人置於死地。不要再猶豫,不要再思前想後,馬上作出決定,就在現在。要逼迫自己迅速作出決策,不要在選擇麵前無所適從。

當然,對於比較複雜的事情,在決斷之前必須從各方麵來加以權衡和考慮,但是一旦打定主意,就決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給自己後退的餘地。一旦決策,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隻有這樣做,才能養成堅決果斷的習慣,既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同時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賴。有了這種習慣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會作出錯誤的決策,但由此獲得的自信等種種卓越品質,足以彌補錯誤決策可能帶來的損失。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聲稱影響他一生的最大的教訓,發生在他六歲之時。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經一棵大樹的時候。突然有什麼東西掉在他的頭上。他伸手一抓,原來是個鳥巢。他怕鳥糞弄髒了衣服,於是趕緊用手撥開。鳥巢掉在了地上,從裏麵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很喜歡它,決定把它帶回去喂養,於是連鳥巢一起帶回了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所以,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後,匆忙走進室內,請求媽媽的允許。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王安興奮地跑到門後,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一隻黑貓正在那裏意猶未盡地擦拭著嘴巴。王安為此傷心了好久。

這件事給了王安終身有益的教訓,他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隻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不能做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運。

美國拉沙葉大學的一位業務員前去拜訪西部一小鎮上的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把《推銷與商業管理》課程介紹給這位房地產商人。這位業務員到達房地產經紀人的辦公室時,發現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機上打著一封信。這位業務員自我介紹一番,然後介紹所推銷的這個課程。

那位房地產商人顯然是聽得津津有味。然而,聽完之後,卻遲遲不作出決定。

這位業務員隻好單刀直入了:“你想參加這個課程吧,不是嗎?”

這位房地產商人以一種無精打采的聲音回答說:“啊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參加。”他說的是實話,因為像他這樣難以迅速作出決定的優柔寡斷的人有數百萬之多。

這位業務員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但接著他說的這段話使房地產商人大吃一驚。

“我決定向你說一些你不喜歡聽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你很有幫助。先看看你工作的辦公室,地板髒得怕人,牆壁上全是灰塵。你現在所使用的打字機看來好像是大洪水時代諾亞先生在方舟上所用過的。你的衣服又髒又破,你臉上的胡子也未刮幹淨,你的眼光告訴我你已經被打敗了。

在我的想像中,在你家裏,你太太和你的孩子穿得也不好,也許吃得也不好。你的太太一直忠實地跟著你,但你的成就並不如她當初所希望的。在你們剛結婚時,她本以為你將來會有很大的成就。

請記住,我現在並不是向一位準備進入我們學校的學生講話,即使你用現金預繳學費,我也不會接受。因為,如果我接受了,你將不會擁有去完成它的進取心,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當中有人失敗。

現在,我告訴你你為何失敗。那是因為優柔寡斷的你沒有做出決定的能力。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養成一種習慣:逃避責任,無法做出決定。錯過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麼,也無法辦得到了。

如果你告訴我,你想參加這個課程,或者你不想參加這個課程,那麼,我會同情你。因為我知道,你是因為沒錢才如此猶豫不決。但結果你說什麼呢?你承認你並不知道你究竟參加或不參加。你已養成逃避責任的習慣,無法對影響到你生活的所有事情做出明確的決定。”

這位房地產商人呆坐在椅子上,下巴往後縮,他的眼睛因驚訝而膨脹,但他並不想對這些尖刻的指控進行答辯。這位業務員道聲再見,走了出去,隨後把房門關上。但再度把門打開,走了回來,帶著微笑在那位吃驚的房地產商人麵前坐下米,又說:“我的批評也許傷害了你,但我倒是希望能夠觸動你。現在我以男人對男人的態度告訴你,我認為你很有智慧,而且也確定你很有能力。你不幸養成了一種令你失敗的習慣,但你可以再度站起來。我可以扶你一把,隻要你願意原諒我剛才所說過的那些話。你並不屬於這個小鎮。這個地方不適合從事房地產生意。趕快替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錢也要去買來,然後跟我到聖路易市去。我將介紹一個房地產商人和你認識,他可以給你一個賺大錢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教你有關這一行業的注意事項;你以後投資時可以運用。你願意跟我來嗎?”

那位房地產商人竟然抱頭哭泣起來。最後,他努力地站了起來和這位業務員握著手,感謝他的好意,並說他願意接受他的勸告,但要以自己的方式去進行。他要了一張空白報名表,答應報名參加《推銷與商業管理》課程,並且湊了一些硬幣,先交了頭一期的學費。

三年以後,這位去掉了優柔寡斷弱點的房地產商人開了一家擁有60名業務員的大公司,成為聖路易市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之一。

風物長宜放眼量

美國第九位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小時候曾有一段時間被人認為很傻。為什麼呢?鄰居們做過這樣的試驗:拿出一個五分的硬幣和一個十分的硬幣,讓小哈裏森從裏頭挑一個,小哈裏森每次都拿那個五分的。每次都屢試不爽,大家均以此為樂。

一個外地人路過此地,聽說這件事後,感到很奇怪,於是親自試驗了一回,果然和大家說的一樣。外地人仔細觀察小哈裏森的言行後,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小朋友,你一點也不傻,你很聰明。”小哈裏森也笑了。外地人沒有再說什麼就走了,鄰居們都感到有些納悶。

後來,終於有人想明白了為什麼:如果小哈裏森拿了十分的硬幣,下次就不會有人去做這樣的試驗了,他每次五分的收入就將終止。小哈裏森原來是棄眼前的小利來保留長遠的利益,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長遠眼光,可真了不起!鄰居們都讚歎不已。

成功離不開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但會不會藏就是另外一碼事了。精於隱藏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和小哈裏森一樣,有著長遠的眼光。

一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遠,首先要看他站得夠不夠高,看得是不是遠。隻有看得長遠,他才能對自己以後要做的事情心裏有底,才知道自己行進的方向,以及需要為此采取什麼樣的行動。眼光長遠的人往往不容易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有很多成功人士的例子都說明了這一點。他們有的麵臨著金錢的誘惑,有的經曆了困境的阻撓,但他們往往能夠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從而擺脫眼前利益的誘惑,衝破困境的束縛。因為他們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未來的圖景,所以他們能意誌堅定,矢誌不移。

戰國時期,有兩位好朋友,同受業於當時的名師鬼穀子的門下。他們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說客蘇秦和張儀。

蘇秦出道較早,成功也來得順利,而張儀初出道時較為普通,鬱鬱不得誌,不知前途如何。看到蘇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門下,找到一條晉升的捷徑。於是,他來到蘇秦的門下,期望求取晉見的機會。一連幾天,蘇秦也沒有來見他。之後,蘇秦的屬下安排他住下來,好不容易才碰上這位發達了的老友。可惜,蘇秦沒有熱情地款待他,吃飯的時候,不但沒有同坐,還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著仆役們才吃的粗飯。接著蘇秦又用話語去羞辱他,說:“以閣下的才幹,怎麼會潦倒到如此地步呢?我實在沒有法子幫你,你還是靠自己的運氣罷!祝你好運。”

遠道而來的張儀,滿以為見到老朋友之後,一定會得到熱情的招待和幫忙的,沒想到反而招來無名的羞辱,於是,憤怒地離開了蘇秦的住處,希望憑著自己的才能,與蘇秦一爭高下。

當張儀走了以後,蘇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錢接濟他,支持他進行遊說秦國的工作。蘇秦的門人們很奇怪,紛紛問蘇秦是怎麼回事,蘇秦說:“張儀的才幹,在我之上,我怕他為了貪圖一時的眼前小利,過分安於現實而喪失了鬥誌。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便激起他上進的心。”

張儀是幸運的,有他的好朋友在激勵他、幫助他。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朋友,所以,不斷提醒自己、激勵自己,讓自己的目光始終盯著遠方,讓自己沉浸在實現遠大目標的行動之中,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眼光長遠的人往往能走在時代的前沿。他能看見別人所不能看見的東西,掌握事物發展的未來趨勢,因而能先行一步。在我們這個競爭日趨激烈、創業變得很艱難的時代裏,這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短視者隻能迎接失敗,即使他們曾經擁有過很優越的條件。他們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在透支享受今天的同時,忘記或忽略了給明天播種,最後隻能被明天拋棄。

這就像下棋一樣,技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幾步棋,低能者隻能看出兩三步。高手顧大局,謀大勢,不以一子一地為重,以最終贏棋為目標:低手則寸土必爭,結果在辛苦中屢犯錯誤,以失敗告終。

人生就像是馬拉鬆比賽,誰先到達終點,誰就是勝者,誰就是英雄。沒聽說過有什麼人可以在不斷采摘路邊野花的同時獲得冠軍。而且,過程是為目標服務的,再美妙的過程如果得到的是苦果,也不會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要養成始終目視前方的習慣,不要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這才是人生成功的要點。

向成功人士靠攏

年輕人應該盡可能結交優於自己的人,並朝這一目標而努力。結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見賢思齊;反之,若結交程度遠遜於自己的朋友,自己難免同流合汙。一如前麵所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這裏所謂的“卓越的人士”,並非是指家世顯赫、地位超絕的人,而是指有內涵、讓世人所稱道的人物。

“卓越的人士”大體上可區分為以下兩大類型:一為立身於社會主導地位的人們,其次則是指那些有著特殊才華的人們,例如長袖善舞,對社會有著傑出的貢獻,才能突出,或是學識淵博的學者,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等等。此種傑出絕非憑一個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經由社會上的認同方可獲得。當然,其間或許有些例外。總之希望你能結識這些人才。

至於怎樣與這些人結交,沒有成形的辦法,也許是厚著臉皮毛遂自薦,或是經由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薦,當然也可以加入群英聚會的團體裏去尋覓朋友。居於其間,仔細去觀察擁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觀的人們,不僅是件賞心悅目的樂事,更對你有所助益。

身分地位高的人們所聚集的團體,並不見得便是人們所稱道、喜愛的。因為,即使身分高高在上的人群裏,也有腦袋不靈光、不懂得人情世故、一無可取的人。結集學識淵博者的團體,就不免有這種現象。這些人雖然已經獲得人們衷心的尊敬,但卻稱不上是交往的絕佳對象。這些人往往不知道快樂是什麼,不清楚世間為何物,隻是一味地埋頭於學問的鑽研中。若是你參加此種團體,就必須不時地警惕自己,經常性地探出頭來看看圈外的世界。如此一來,你的判斷能力也能日漸提高。然而,一旦你緊密地參與其間,成為不知世事的學者,那在你重新踏入鮮活的社會時,就很難步履輕快了!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均渴望能和才華橫溢的人物成為知交。總認為假使自己也小有才氣,那更是如魚得水。即使達不到此一目的,也能滿足自己與其共榮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這些才氣縱橫、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顧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喪失判斷力,才是最適當的交往方法。

並非每個人均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才智這種東西。相反,它往往會令人產生恐懼的心理。

一般說來,在眾目睽睽之下,人們每每對鋒銳的才智感到懼怕。這就似婦人女子一見著槍炮便會害怕的道理一樣。但是,當你慢慢去認識這些人,繼而親近、了解這些人,卻會發現先前的懼意全無,甚至還和對方交上了朋友。隻是,不論對方多麼有魅力,如果自己就此終止和其他人的交往,單和這群人往來,那將會得不償失。

別讓機遇在猶豫中溜掉

《致富時代》雜誌上,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自稱“隻要能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年輕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盛垃圾。他立即就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認真預測,認為有利可圖,馬上著手行動,很快把價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場。結果,靠那條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垃圾袋”的信息,兩星期內,這位小夥子就賺了4萬元。

相反,一位智商一流、執有大學文憑的翩翩才子決心“下海”做生意。

有朋友建議他炒股票,他豪情衝天,但去辦股東卡時,他又猶豫道:“炒股有風險啊,等等看。”

又有朋友建議他到夜校兼職講課,他很有興趣,但快到上課了,他又猶豫了:“講一堂課,才20塊錢,沒有什麼意思。”

他很有天分,卻一直在猶豫中度過。兩三年了,一直沒有“下”過海,碌碌無為。

有些人不是沒有成功立業的機遇,隻因不善抓機遇,所以最終錯失機遇。他們做人好像永遠不能自主,非有人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任何一點小事,也得東奔西走地去和親友鄰人商量,同時腦子裏更是胡思亂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寧。於是愈商量、愈拿不定主意、愈東猜西想、愈是糊塗,就愈弄得毫無結果,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