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電信強市的建立將有力推動錦州社會經濟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電信強市戰略對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應是正向的作用,電信強市的建立將有力推動錦州經濟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首先,電信強市的建立,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電信強市是在目前的規模大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高電信業的價值,電信服務的能力和業務普及度,電信業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並更深入地滲透社會和經濟的各個環節中,使電信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作用和推動社會演進的影響得以更充分地發揮,通過改造傳統產業、改變文化、教育、醫療等的途徑,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麵發展。

其次,電信強市的建立,也是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過程。消除農村地區信息不暢通或數字鴻溝是縮小城鄉差別的手段之一;以信息流帶動資金流,人才流是落後地區加快發展的途徑之一;電信強市與“強政”、“強企”、“強民”幾個內涵的並列本身也是將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統籌考慮的;作為基礎和戰略性行業,電信強市的建立,將會更好地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電信強市的建立也為全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創造了一定條件。電信業對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雖然是間接的,如增加信息透明度,幫助社會經濟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以及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等,但這種作用是不可代替的,而且隨著電信強市的建立,電信業的這種作用也在不斷增強,並能有力幫助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總之,電信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這一行業的總體發展戰略,必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把握電信強市的內涵,使之與總體戰略相協調,將使這些影響向積極的方向擴散,並推動社會經濟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6.求真務實推進錦州電信行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如何推進錦州電信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實現電信強市,為振興錦州經濟起到有利的支撐作用?我認為:

(1)進一步提高對電信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增強電信強市的自覺性。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將電信行業的發展置身於全市大環境中去思考,使電信業在實現自身超前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對經濟社會的促進和倍增作用,更好地推動錦州經濟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2)堅持求真務實,努力實現向電信強市的轉變。一是要抓緊開展係統性研究。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十一五”計劃的編製和戰略規劃工作以及軟課題研究,盡快研究電信強市的基本框架,製定係統的指標測評體係,明確應達到的標準,應采取的舉措,重點是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麵,如何提高政府的監管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把問題研究深透,真正成為明確方向,引導發展的戰略。二是要堅持科學務實的態度。建設電信強市是一篇大文章,要長期艱苦奮鬥,甚至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力戒浮躁之風,不能簡單地概念化,更不能單純作為一個口號,要把電信強市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今年首先要確立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入、細化、充實、完善。

(3)政府要加快職能轉變,為創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一是要為創業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二是要為創業發展創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通過引導、規範、監管、服務、為行業發展創造環境,改善環境,優化環境。

(4)企業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建設世界一流的電信企業。建設電信強市,政府是關鍵,企業是根本。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業是實現由大到強的基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把握兩個方麵:一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做大規模。因為大是強的基礎,這裏不是簡單的擴大企業規模,而是要提升技術水平和業務水平。要抓好企業發展的市場推動和技術驅動兩個驅動力,要未雨綢繆,高瞻遠矚去發展。二是要創新機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盡管近年來電信企業在機製轉換,貼近市場等方麵,步子邁的比較快,但改革的任務仍然相當繁重,建立現代的經營管理機製和體製刻不容緩。企業一定要在加強管理,完善機製,規範運作等方麵下功夫,爭取早日建成現代化企業製度,提高企業能力。

7.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施電信強市戰略是振興錦州經濟的最佳選擇,而是打造電信強市,時代賦予電信企業的重任,也是其發展的動力和機遇。各運營企業要積極配合電信強市的總體戰略,在做強自身的同時,為我市電信業的做強、推動錦州經濟的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進口設備微機係統硬盤數據的備份及恢複

王文宏、路彥庭、洪木、趙宏偉

(遼寧省大連通信電纜廠116021)

摘要:引進的進口設備,經過多年的使用,一部分有先進計算機控製係統的設備,計算機控製係統中的主要部件硬盤到了應該更換、維護的日期,與國外的設備製造商聯係,他會告訴你,設備早已停產,需要昂貴的費用和耐心的時間等待才能解決問題,而工廠的生產、工作又特別著急,如何快速解決這一問題,希望本文能給你帶來一種思路和方法,解決掉這些難題。

關鍵詞:設備;硬盤;GHOST;

1.前言

大量引進的進口設備,在我國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慢慢老化,設備的一些部件陸續出現了故障,這些部件在國內有時很難買到,就得與國外的設備製造商聯係,進口設備高額的備件費用、維修費用以及漫長的維修期令許多廠家苦不堪言,特別是一些早年引進的設備情況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