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退熱作用:可能抑製體溫中樞對致熱原的反應,同時由於能穩定溶酶體膜,使內源性致熱原的釋放減少,從而使升高的體溫下降。
(7)對血液成分的影響:能剌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大劑量可使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濃度升高,凝血時間縮短。促進中性粒細胞數目增多,卻降低其遊走、消化、吞噬等功能。減少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數目。
【臨床應用】
(1)替代治療:用於急慢性皮質功能不全症(包括腎上腺危象和阿狄森氏病)、腦垂體前功能減退。
(2)自身免疫性疾病:風濕熱、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征
(3)過敏性疾病:如蕁麻疹、血清病、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休克等。
(4)嚴重感染:適用於伴有毒血症的嚴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暴發型腦膜炎,中毒性肺炎等,注意應在足量有效抗菌藥前提下使用。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激素,但對嚴重傳染性肝炎、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可緩解症狀。另外可用於防止某些炎症後遺症,如腦膜炎、腦炎、心包炎、風濕性心瓣膜炎、腦膜炎、角膜炎等。
(5)抗休克:對敗血症、中毒性菌痢引起的感染性休克,須與足量的抗菌藥合用,宜及早和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對過敏性休克,與首選藥腎上腺素合用;對心源性休克,需結合病因治療;對低血容量性休克,應先補足體液、電解質或血液。
(6)血液病:可用於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過敏性紫癜等的治療。但停藥後易複發。
【不良反應】
(1)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症(柯興氏綜合征):因脂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所致,如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瘡、浮腫、高血壓、低血鉀、糖尿等症。采用低鹽、低糖、高蛋白飲食加服氯化鉀可減輕症狀。
(2)誘發或加重感染:因皮質激素抑製機體防禦功能所致。
(3)消化係統並發症: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抑製胃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從而誘發或加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導致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少數患者可誘發胰腺炎或脂肪肝。對長期大量使用者可加服抗膽堿及抗酸藥。
(4)運動係統並發症: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傷口愈合遲緩等,骨質疏鬆多見於兒童、老人和絕經期婦女,嚴重者可有自發性骨折。
(5)其他:長期應用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精神失常。
【禁忌證】嚴重高血壓、骨折或創傷恢複期、新近胃腸手術、中重度糖尿病、潰瘍病、角膜潰瘍精神。
(6)退熱作用:可能抑製體溫中樞對致熱原的反應,同時由於能穩定溶酶體膜,使內源性致熱原的釋放減少,從而使升高的體溫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