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據芽的性質分為葉芽和花芽。葉芽萌發後,隻抽枝長葉,而花芽萌發後能開花結果。蘋果(梨、山楂)樹芽萌發後先抽枝,而在當年枝上開花的稱為混合花芽。
(4)根據同一節上芽的主次可分為主芽和副芽。副芽的形狀、大小、數目因樹種不同而異。蘋果(梨、山楂)樹的副芽在主芽兩側各有一個,隱於鱗片下,肉眼不易看見,大都休眠潛伏且壽命很長(特別是梨)。生命後期或受刺激或主芽受損時即可萌發,有利於更新複壯。葡萄、棗樹的芽在主芽旁有一個副芽是夏芽,當年易於自然萌發2~3次枝。
(5)根據芽萌發的早晚可分為早熟性芽、晚熟性芽和潛伏芽。蘋果(梨、山楂)樹的主芽一般都在越冬後、下年春季萌發,因此稱冬芽。蘋果(梨、山楂)樹的一些品種的苗木或幼旺樹,冬芽(主芽)形成後,夏秋季容易自然萌發副梢的稱為早熟性芽。一般容易在距地30~50厘米和90厘米左右處分兩層萌發副梢。位置合適的可利用副梢整形。具有早熟性芽的樹種、品種,一般樹冠形成和枝量增加快,樹勢易緩和,易早期豐產。當年不容易自然萌發副梢的為晚熟性芽。無論早熟性和晚熟性芽,如受刺激(摘心或剪梢),都可以萌發副梢。生產上常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苗木或幼旺樹的副梢整形、控製競爭、培養枝組、增加分枝級次和枝量、促進早期豐產。而苗木和幼旺樹的剪梢(剪去10~20厘米)或摘心(剪去幼嫩枝芽)後往往剪口下隻發1~2個枝,難以增加分枝量進行整形和培養枝組,必須在剪梢的同時去除上部3~4個芽的葉片促發副梢,這是由於葉片製造生長素等抑製了芽的萌發。枝條中下部是冬芽,下年不萌發者成為潛伏芽(休眠芽、隱芽),在果樹生長後期或受刺激時可萌發徒長枝,為後期果樹更新複壯創造有利條件。
現將與芽特性有關的幾個概念(環痕、盲節、芽序)作一簡述。
①環痕(芽鱗痕或輪痕):一般落葉果樹,芽外被有鱗片,保護芽安全越冬。頂芽萌發後,鱗片脫落,留下環(輪)狀鱗痕稱環痕。根據這一特征,可以鑒別枝齡,環痕是上下年枝的分界。
②盲節:是指春、秋梢交界處沒有明顯芽的那一段。修剪所說剪留環痕、剪留盲節,是以該處作為修剪部位的一種標誌。由於該處芽癟弱,易於發弱枝緩和生長,有利於幼旺樹結果。
③芽序:芽在枝上排列的順序叫芽序。芽著生於葉腋,下年萌發成枝。因此,芽序也就是葉序、枝序。芽序因樹種不同而異,果樹一般多為2br5或3br8式芽序,即枝上繞2圈有5個芽或3圈有8個芽。蘋果(梨)由於芽序不同,影響果樹發枝和樹體結構的自然分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