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坦途,在漫長的道路上,誰都難免遇上厄運和不幸。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在報考瑞士聯邦工藝學校時,曾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恥笑為“低能兒”。小澤征爾,這位被譽為“東方卡拉揚”的日本著名指揮家,在初出茅廬的一次指揮演出中,曾被中途“轟”下場來,然後被解聘。為什麼厄運沒有摧垮他們?因為在他們眼裏,始終把榮辱看作是人生的軌跡,是人生的一種磨煉,而不是負擔,一個灰心喪氣的理由。在厄運來臨時,他們看得開,看得遠。假如沒有當時的厄運和無奈,也許就沒有他們日後絢麗多彩的人生。
坎伯曾經寫道:“我們無法矯治這個苦難的世界,但我們能選擇快樂地活著。”
當苦難來臨時,我們的確無法“躲藏”,但我們可以藐視它,甚至利用它不要總是將不幸當作不幸,應該學會用一種灑脫的態度,將不幸轉化為福。而且,這件事做起來,也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難,因為很多從苦難中灑地走出來的成功者,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就讓我們在苦難堆積起來的人生中,瀟灑地走一回吧!
八、把自己變得更強
走過失敗,征服失敗,你更需要把自己想像的比平時更強一些,隻有這樣,你才能對失敗報之以輕蔑的一笑,走出失敗,走過失敗,你需要強烈的自信心,隻有這樣,你才能保持一個對未來的笑容。走過失敗,征服失敗,你更需要把自己想像的比平時更強一些,隻有這樣,你才能對失敗報之以輕蔑的一笑,讓你做到戰略上渺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你才能征服失敗,迎來成功。
人生就像一條河,時有漩渦,時而平緩,時而湍急。你在河流當中,可以選擇較安全的方式,沿著岸邊慢慢移動;也可以停止不動,或者在漩渦中不停打轉。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的話,你還可以接受挑戰,用挑戰來檢測你的自信心。
你失意了,陷入了一個漩渦,你需要出來,為了檢測你是否比以前更自信,你可以遊向危險的河中央,突破重重艱難險阻,奔向理想的彼岸。你可以對自己提出來一個大的飛躍,超越以前的你。
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就來自兩次成功的拚搏,一次在20歲,另一次在32歲。
摩洛在9歲時隨家人一起搬到紐約。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彩多姿,比一般人豐富許多。由於家人皆愛好音樂、喜劇,所以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之下,幾乎所有樂器摩洛都能演奏。他是一般人眼裏的天才兒童——不到10歲,他便指揮過交響樂團;12歲時,他從事雞蛋專賣,做得有聲有色,雇有16名少年為他工作;到了14歲,他獨立組織了一個舞蹈團;高中畢業之後,他又投身新聞界擔任一名采訪記者,與許多新聞界的老前輩像班·希特、查爾斯、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歲時,他曾獲音樂獎學金,但由於舉家搬至紐約,所以隻好放棄此次進修的機會。
在紐約,他在Veiw廣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14美元的差事。對當時的情景,摩洛是這樣回憶:“那時候我經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發瘋似的,時間也過得特別快。6點下班以後,我還到哥倫比亞大學上夜校部,主修廣告。有時候,由於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課後,我還會從學校趕回辦公室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從11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淩晨兩點。”
摩洛非常喜歡需要創意的設計工作,而他也的確做得有聲有色。
20歲時,摩洛放棄在廣告公司內很有發展的工作與旁人夢寐以求的職位而決心自己創業。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拚搏。他放棄收入穩定、前途似錦的工作,完全投身於未知的世界,從事創意的開發。結果,成績令人滿意。
他的創意主要是說服各大百貨公司,通過CBS電視公司成為紐約交響樂節目的共同讚助人。摩洛本人認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麵,當時的百貨公司業績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廣告媒體提高形象與銷售成績;另一方麵,在紐約,交響樂節目的聽眾多達100萬人,十分值得投資。於是,摩洛便立於其間幫兩邊牽線。
在當時,這種性質的工作對人們來說相當陌生,所以做起來困難重重;而且,同時說服許多家獨立的百貨公司,分別采納各公司的意見加以整合,這種事過去從未有人完成過,更別說要他們拿出幾百萬美元的經費來。所以,一般人預測他不可能成功。
盡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賣力地在各地進行說服工作。結果可以這麼說,在說服工作上他做得相當成功。一方麵,他的創意大受歡迎,與許多家百貨公司簽成合約;另外,他向CBS電台提出的策劃方案也順利被接受。此後的10個星期,他幹勁十足地與電視台經理一同展開一連串的係列廣告活動。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期間內他沒有任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