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向成功衝刺(3)(2 / 3)

八、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生活常常逼迫我們離開從前那個安全而熟悉的環境,走上未知的征途。出於對未知的恐懼,我們大概一開始都會抵製變化。

當然,你認為你能,你就能使自己驚奇。

生活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峽穀中的雕,用一種特殊的樹枝築巢,這種樹枝特別硬,還有很多刺。為了尋找這種樹枝,雌雕每天要飛到很遠的地方去找。巢建好後,雌雕還要在上麵鋪上樹葉、羽毛、雜草,防止幼雕被刺紮傷。隨著幼雕的漸漸長大,它們開始在窩內爭奪生存空間。它們對食物的需求量迅猛增加,以至於雌雕再也滿足不了它們的需求。它本能地感到,為了讓這窩幼雕生存下來,就必須讓它們離巢。

為了激發幼雕的獨立生存能力,雌雕開始撤去巢內的樹葉、羽毛等,讓樹枝上的尖刺顯露出來。因為呆在巢裏感到難受,幼雕紛紛躲到巢的邊緣上。這時,雌雕就逗引它們離開巢穴,一旦幼雕離巢後向下墜落時,它們就拚命地撲打著翅膀阻止墜落,你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它們開始飛行!

作為人類,我們自己也往往會遇到類似的情景。生活常常逼迫我們離開從前那個安全而熟悉的環境,走上未知的征途。出於對未知的恐懼,我們大概一開始都會抵製變化。但是生活環境的“尖刺”會變得日益難以忍受,正像那些長大的幼雕,我們不得不邁步向前。

很有意思的是,我們的生活可以重新開始!每一天的生活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體驗。“勤奮”工作的人們可以問一問自己:“我真正度過了這麼多年,今日如昨日,今年似去年,我是否空耗時日?”

愛迪生曾經說過:“倘若你要做二十年前曾經做過的事情,你會發現,還有更好的辦法。”這句話的確很有道理。

美國有一位85歲高齡的老太太曾經這樣說過:

“倘若我的生命重新開始,我就敢於犯更多的錯誤。我會叫自己變得柔順。我會比今生過得糊塗。我會去爬更多的山,涉更多的江河。我會吃更多的冰淇淋,吃更少的豆子……”

“你知道,我是那種一刻比一刻、一天比一天更明智更穩健的人。我擁有過自己的得意時光;如果我的生活能夠重來一次,我會有更得意的時光!實際上,我除了要努力使自己過得得意外,其餘全不在考慮之內!”

“這不是太叫人高興了嗎!隻享受得意——得意事一件連著一件。不是像今生這樣,一天一天地度過了這麼多年。”

“我一直是許多平凡人中的一個,不管走到哪兒,手裏總拿著熱水瓶、雨衣、雨傘!如果我能夠再活一次,我的人生旅途就會更精彩……我會去參加更多的舞會。我會更多地去玩旋轉木馬。我會去采更多的雛菊……”

俗話說:“生活即變化,變化即生活。”換句話說,周圍處處有變化。為了我們促進成長,允許變化自然地發生是十分重要的。當我們抵製變化時,常常就阻礙了進步和發展。我們努力向前邁進,尋找新的和更好的生活方式,也許會發現從未見過的辦法,這樣,我們就可以為自己和他人帶來進步與發展。

摩西老奶奶到了晚年才從事繪畫,風格上很有創新精神。如果她缺乏繼續使自己接受教育的勇氣,或者停止她在創作方麵的成長,我們就沒有機會欣賞到她的作品了。聞名世界的肯德基炸雞的發明人桑德斯上校到了60多歲才開始學習快餐業務並申請政府特許。也許,你正在感受精神覺醒方麵的較大發展,你的意識在活動中使自己得到新生:你可能看到,你正在使自己的生活跨入新的階段,不斷得到益處。這個變化是可以天天發生,持續不斷的。

戴爾·卡耐基曾說:“如果你總是按常規做事,就不可能取得進步和發展。”這首先需要我們在思維的領域裏敢於突破,敢於變化。

突破思維定勢的關鍵,是要多角度思考、看問題。在創新過程中,在積極尋求某種新的設想時,要有意識地拋開頭腦中已形成的思考同類問題的程序和模式,即思維定勢,要警惕和排除它對形成新的思路可能產生的束縛作用。

美國作家埃米特·福克斯寫道:解決問題的惟一途徑,就是“將你的意識提高到你所遇到的困難的水平之上。”一個問題既然成為了擺在你麵前的障礙,你就很難正確地把握它,因為,它已經占據了你的整個意識領域。一個旅行者從草地上看去,一片森林可能對他構成不小的麻煩:高大的樹木擋住了他前往目的地的道路。提高了的意識仿佛是一隻熱氣球,當熱氣球升至足夠的高度,整個森林就能盡收眼底,森林跟它周圍環境的關係也就一目了然。距離、高度和提高的意識水準,都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縱觀全局的視角,幫助我們製定出應付當前挑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