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徐庶、龐統借光出了莊門,考試也算合格了。諸葛亮獲得成功,其他師兄弟一無所成,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如何對待教育製度,如何對待師生關係——思想解放了沒有,反傳統、反常規的習慣能力具備了沒有。
細考諸弟子的答案,都有一個明顯缺陷——衝著考題內容而來,目標指向都很明確——我要出莊(傳統考試習慣束縛了他們)。這一切自然都在水鏡先生意料之中,當然也就無法得逞。顯然,諸葛亮比師兄弟們聰明得多,他突破傳統習慣,避開考試主題,誤導水鏡先生,最終在他人不知不覺中達到了目的。
他先以假睡(破壞考場製度)表示對這場考試的無奈與不屑,借以麻醉先生與師兄弟。使人誤以為他因缺乏自信心而全然不以考試為意,放鬆了必要的警惕;接著以極為反常的不敬舉動表示對先生的強烈不滿和決裂態度(離開考試內容,轉移目標),給先生與師兄弟們以極大的震動,將他們的習慣線路引開,自己則巧妙地轉移了方向;最後用絕情的語言從否定先生的考試方式入手,全盤否定先生的教學方法,進而斷然否定師生關係繼續存在的可能——至此,水鏡先生的腦海裏不再存留絲毫“考試”的痕跡(完全衝破了考試範圍),而誤認為是弟子翻了臉(衝破師道尊嚴傳統)。諸葛亮將這場“考試”表演為弟子抗議先生的鬧劇,遠離了考試主題,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意識習慣,從根本上誤導了師生的思維。更絕的是,諸葛亮以追索三年學費相要挾,使這場假戲愈演愈真,不容置疑。
五、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
每一個人都有相當大的潛能,愛迪生曾經說:“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毫無疑問地會使我們自己大吃一驚。”
威廉·詹姆斯曾經談過那些從來沒有發現自己潛能的人,他寫道:“我們等待中醒了一半,對我們身心兩方麵來說,一個人等於隻活在他體內有限空間的一小部分。他具有各種各樣的能力,卻習慣性地不懂得怎麼去利用。”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潛能,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相信自己,用行動去開發出潛能。
你在這個世界上是個與眾不同的個體,應該為這一點而慶幸,應該盡量利用大自然所賦予你的一切。歸根結底說起來,所有的藝術都帶著一些自傳體;你隻能唱你自己的歌,你隻能畫你自己的畫,你隻能做一個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論好與壞,你都是自己創造一個自己的小花園;不論是好是壞,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你自己的小樂器;不論是好是壞,你都是在生命的沙漠上清數自己已走過的腳印。
卓別林、鮑勃·霍伯、威爾·羅吉斯、瑪麗·瑪格麗特·麥克布蕾等許多人,都是從自己身上發現了本來就具有的潛力。
卓別林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學的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個德國喜劇演員,一直未獲成功。直到他創造出一套自己的表演方法之後,才開始成名。鮑勃·霍伯也有相同的經驗。他多年來一直在演歌舞片,結果毫無成績,一直到他發現自己的笑話本事之後,才成名起來。威爾·羅吉斯在一個雜耍團裏,不說話光表演拋繩技術,持續了好多年,最後才發現他在講幽默笑話上有特殊的天分,於是開始在要繩表演的時候說話,才成了名。瑪麗·瑪格麗特·麥克布蕾剛剛進人廣播界的時候,想做一個愛爾蘭喜劇演貝,結果失敗了。後米她發揮了她的本色,做一個從密蘇裏州來的,很平凡的鄉下女孩子,結果成為紐約最受歡迎的廣播明星。
“二戰”期間,一艘美國驅逐艦停泊在某國的港灣,那天晚上萬裏無雲,明月高照,一片寧靜。一名士兵巡邏時突然停步站立不動,他看到一個烏黑的大東西在不遠的水上浮著,他驚駭地看出那是一枚觸發水雷,可能是從一處雷區脫離出來的,正隨著退潮慢慢向著艦身中央漂來。他抓起艦內通訊電話機,通知了值日官,而值日官馬上快步跑來。他們也很快地通知了艦長,並且發出全艦戒備訊號,全艦立時動員了起一為。官兵都愕然地注視著那枚慢慢漂近的水雷,大家都了解眼前的狀況,災難即將來臨。軍官立刻提出各種辦法。他們該起錨走嗎?不行,沒有足夠時問。發動引警使水雷漂離開?不行,因為螺旋槳轉動隻會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艦身。以槍炮引發水雷?也不行,因為那枚水雷太接近艦裏麵的彈藥庫。那麼該怎麼辦呢?放下一隻小艇,用一支長杆把水雷攜走?這也不行,因為那是一枚觸發水雷,同時也沒有時間去拆下水雷的雷管。悲劇似乎是沒有辦法避免了。突然,那名水兵想出了比所有軍官所能想出的更好的辦法。“把消防水管拿來。”他大喊著,大家立刻明白這個辦法有道理。他們向艇和水雷之間的海上噴水,製造一條水流,把水雷帶向遠方,然後發射艦炮引爆了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