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恐怕是世界上擁有假日最多的民族,遍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也很自然地把度假當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享受假日時,猶太人從不談論有關工作的事,不閱讀有關工作的書,不思考有關工作的問題,他們唯一做的事就是全身心地放鬆和娛樂。在猶太人心中,賺錢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一個人如果隻知道賺錢和工作,而不知道休息的話,他就會失去人性。因此在假日裏,人們應該真正脫離所有的工作羈絆,快樂地享受生活。
當然,富有不隻是意味著擁有財富或金錢,富有是一個多層麵的現象。一個詩人或許是貧窮的,但是他具有一種金錢買不到的敏感度,他比任何富有的人都富有;一個音樂家或許並不富有,但是就他的音樂而言,沒有財富會比他的音樂更富有。
富有的人是一個具有敏感度、創造性和接受性的人,具有財富隻是諸多層麵的其中之一。具有財富的人也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他創造財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亨利·福特,他的才能必須受到尊敬,雖然他所創造的是世俗的東西,它不能夠跟莫紮特的音樂、尼金斯基的舞蹈或薩特的哲學相比,但他創造的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如果世界上有更多個亨利·福特,它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學會富人的思維習慣
窮人和富人,首先是腦袋的差距,然後才是口袋的差距。窮之所以窮,富之所以富,往往不在於文憑的高或低,很關鍵的是在於你恪守的是窮思維還是富思維。所以,如果你想變為富人,首先你要改變你的思維習慣,學會像富人那樣思考。
真正的富人,往往目光銳利,判斷準確。這些,都來自於他的思考。不善於思考的人,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麵。也就永遠落後於人,也就永遠成不了富人。
思考,對富人來說,是一種樂趣,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財富。
愛思考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富人,但富人一定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因為思考是讓一切做出改變的開始,也隻有通過思考,才可以讓一切改變。
真正的窮人,往往是不善於思考的,他不會去思考別人為什麼能變成富人,更不會去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是一個窮人。他會把自己窮的原因簡單地歸結於社會和他人,從不會覺得與自己本身有任何的關係。
窮人肯付出力氣,但卻不舍得動自己的大腦,他認為思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或者是自己不能做的事情。窮人因為不善於思考,所以就不能做出改變,所以就成不了富人。
思維是一切競爭的核心,因為它不僅會催生出創意,指導實施,更會在根本上決定成功。它意味著改變外界事物的原動力。如果你希望改變自己的狀況,獲得進步。那麼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
猶太人中富人眾多,實際上就是由於他們具有富人的思維方式。這不是什麼實用的技術,而是一種處世哲學。要想成為富人,我們就應該變換一下考慮問題的角度。
香港領帶大王曾憲梓也是這樣一個典型。
在商業競爭十分激烈的香港,曾憲梓正是因為獨辟蹊徑,抓住生產高檔領帶這個商機,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曾憲梓1961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生物係,1963年5月去泰國,1968年又回到香港。在這段時間中,他的處境甚為艱難,曾給人當過保姆看孩子掙錢。空餘時間他抓緊時間閱讀有關經營方麵的書籍,向一些內行人請教經營的基本常識和技巧,他還注意研究香港的工商業及市場情況。經過長期的琢磨思考,終於有一天從市場的“縫隙”中找到了發展的機遇:香港服裝業很發達,400多萬香港人中,有不少人有幾套西裝。香港比較流行的話,叫做“著西裝,撿煙頭”,撿煙頭的人都穿西裝,可見西裝之普及。可曾憲梓發現,在香港沒有一家像樣的生產高檔次領帶的工廠,於是他決定開設領帶廠。
曾憲梓在決定辦領帶廠後,遇到了一係列想象不到的困難。
最初,他從人們的價格承受能力考慮,準備生產大眾化、低檔次的領帶,試圖以便宜的價格來吸引顧客。可惜,現實卻偏偏跟他開了個玩笑,買主拚命壓價,利潤所剩無幾。盡管這樣,還不容易銷出,他的領帶廠一度經營不順。
他吸取了產品“受阻”的教訓,決定嚐試一下生產高檔次領帶。他用剩下的錢,到名牌商場買了4條受顧客歡迎的高級領帶。買回後研究它的製造過程。他根據樣品,另外製作了4條領帶,並將“複製品”與原裝貨一起交給行家鑒別,結果以假亂真,行家也無法識別。這樣一來,進一步堅定了他生產高級領帶的想法。
於是他立即借了一筆錢,購買了一批高級布料,趕做了許多領帶。豈料,領帶商因懷疑產品質量而不從他這裏進貨,一度造成了產品的積壓。
曾憲梓想,別人不買我的貨,主要是不認識這些貨,如果將它放在高檔商店中顯著的位置,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可能會打開銷路。他把自己縫製的4條領帶寄存在當時位於旺角的瑞星百貨公司內,要求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供顧客選擇。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領帶受到顧客的廣泛好評,隨之而來的是銷量的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