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濟發展水平
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要受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整個經濟發展水平的製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居民的收入不同,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樣,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營銷。例如,以消費者市場來說,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市場營銷強調產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品質競爭多於價格競爭;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則較側重於產品的功能及實用性,價格因素比產品品質更為重要。在產業市場方麵,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企業著重投資較大且能節省勞動力的先進、精密、自動化程度高、性能好的生產設備;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機器設備大多是一些投資少而耗勞動力多、易操作、較為落後的設備。因此,對於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企業就采取不同的市場營銷策略。我國目前將進入經濟起飛階段,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企業投資機會增多,市場交換成為企業的根本活動,信息競爭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因此,企業應當注意經濟起飛階段市場中的變化,把握時機,主動迎接市場的挑戰。
(三)地區與行業發展狀況
我國地區發展很不平衡,逐步形成了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帶和東高西低的發展格局。同時,在各個地區的不同省市,還呈現出多極化發展趨勢。這種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對企業的投資方向、目標市場以及營銷戰略的製定等都會產生巨大影響。我國行業與部門的發展也有差異。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將重點發展農業、原料和能源等基礎產業。這些行業的發展必將帶動商業、交通、通信、金融等行業和部門的相應發展,也給市場營銷帶來一係列影響。因此,企業一方麵要處理好與有關部門的關係,加強聯係;另一方麵也要根據與本企業聯係緊密的行業和部門的發展狀況,製定切實可行的營銷措施。
(四)城市化程度
城市化程度是指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比,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之一,城市化也是影響營銷的環境因素之一。這是因為,城鄉居民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經濟和文化上的差異,進而導致不同的消費行為。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居民消費的自給自足程度仍然較高,而城市居民則主要通過交換來滿足需求。此外,城市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較高,思想較開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農村相對閉塞,農民的消費觀念較為保守,不太容易接受新產品、新技術。企業在開展營銷活動時,要充分注意到這些消費行為方麵的城鄉差別,相應調整營銷策略。
資料3-6
中國城市化水平超過50%
2011年12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2012年社會藍皮書》指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數千年來首次超過農業人口,達到50%以上。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標誌著我國開始進入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繼工業化、市場化之後,城市化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
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課題組負責人李煒表示,中國城市化水平超過50%,標誌著中國數千年來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城鄉人口結構,在2011年發生了根本的逆轉。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底之前,全國城鎮人口就已經達到49.68%,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11年底這一比例已經超過50%。
“中國從一個具有幾千年農業文明曆史的農業大國,進入了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李煒說。藍皮書的研究報告認為,這種變化不是一個簡單的城鎮人口百分比的變化,它意味著人們的生產方式、職業結構、消費行為、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將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繼工業化之後,城市化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已成為拉動中國巨大社會變遷的“三駕馬車”。
藍皮書同時透露,在城市化進程中,29.7%的農業戶籍人口已經居住在城鎮,他們不再務農。調查顯示,46.6%的農業人口已經完全從事非農工作,隻有40%農業人口完全從事農業勞動,兼務農業和非農職業的農業人口占13.4%。對農民來說,非農就業已經成為主流方向,超過了在農業領域的就業數量。農民的經營收入、打工收入,成為推動農民現金收入快速增長的兩大動力。
研究同時提醒,在城市化進程中,中國應該注意避免諸多問題。例如,城市待遇不能均等普及的“半城市化”,政府過度幹預的“行政城市化”,城市高速擴張的“房地產城市化”,農民工進城流動務工的“隱性城市化”等,都不利於城市化的健康推進。
資料來源:《北京日報》,2011年12月20日
三、政治法律環境
政治法律環境是影響企業營銷的重要的宏觀環境因素,包括社會的政治製度、法製建設情況,各種立法和執法情況。政治因素像一隻無形之手,調節著企業營銷活動的方向,法律則為企業規定商貿活動的行為準則。政治與法律相互聯係,共同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發揮影響和作用。
(1)政治局勢。一個國家的政局穩定與否會給企業營銷活動帶來重大的影響。如果政局穩定,生產發展,人們安居樂業,就會為企業造就良好的營銷環境。相反,政局不穩定,社會矛盾尖銳,這不僅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的購買力,而且對企業的營銷心理也有重大影響。戰爭、暴亂、罷工、政權更替等政治事件都可能對企業營銷活動產生不利影響,能迅速改變企業環境。
(2)方針和政策。各個國家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需要頒布一些經濟政策,製定經濟發展方針。這些方針、政策不僅要影響本國企業的營銷活動,而且影響外國企業在本國市場的營銷活動。一個國家製定出來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各種經濟政策等,企業都是要執行的。執行的結果必然要影響市場需求,改變資源的供給,扶持和促進某些行業和產品的發展,又限製另一些行業和產品的發展。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的規定,生產和經營國家允許的行業和產品。國家也可以通過方針、政策對企業營銷活動施以間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