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心換真心,與亞洲把酒言歡(2 / 2)

普京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始終傾向於南北之間的平衡均勢,因此在亞洲戰略的布局中俄羅斯要積極參與朝鮮半島事務,幫助朝鮮人民免遭政變或動亂之苦。

早於金正日的來俄訪問,普京還是代總統的時候,就提前出訪韓國,並在韓國議會中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詳細地闡述了俄羅斯在應對朝鮮半島局勢時始終堅持的一些基本立場。

2006年10月16日晚,普京致電當時就任韓國總統的盧武鉉,希望能以對話的方式,共同解決日益嚴峻的“朝核問題”。盡管本次通話時間僅僅持續了20分鍾左右,但兩國首腦均在“朝核問題”上表現出各自極大的決心和誠意。盧武鉉在電話中慷慨表示:“情況越複雜,越不能放棄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努力。為了將目前的情況扭轉成核試驗之前的狀態,六方會談各方有必要密切磋商。”

英雄所見略同,盧武鉉在提倡“六方會談”的同時,普京也想到了借助國際社會的力量,實現對朝核危機的化解,他強調說:“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朝核問題的決議,情況變得很緊迫。因此,六方會談各方尤其要在領導人之間以及在多個水平和渠道上更加積極地交換看法和進行磋商,這比什麼都重要。”

秉持著對“朝核問題”的高度重視,普京以極其認真的態度關注著有關各方共同參與的“六方會談”。在有關各方攜手處理朝核問題的同時,普京稱:“若美國執意進行在俄羅斯邊界附近建立導彈防禦係統的計劃,俄羅斯可能重拾冷戰時期的立場,將導彈瞄準歐洲。”

普京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讓韓國人民和亞洲人民都有了極強的安全感,他在朝鮮半島上的博弈和周旋,在2006年以前,成功的定位即已塵埃落定。

(3)攜手印度:共建亞洲和平

在亞洲國家中,能夠享受“東方文明古國”稱謂的,隻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就是印度。兩個大國都擁有數千年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殖民擴張時代裏飽受西方列強的欺淩和奴役之後,憑借“二戰”以後有利的國際形勢,均通過先進政黨領導下的英勇鬥爭,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並取得了豐碩的發展成果,被視為發展中國家中屈指可數的強國。

普京為了讓俄羅斯在亞洲這個大家庭中有所作為,除了積極展開與中國的外交訪問之外,一直致力於同印度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

早在剛剛坐穩了總理的位子之後,普京就率先向印度拋出了橄欖枝,對印度進行了國事訪問。隨後,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的交往在普京的推動下很快進入了“蜜月期”。雙方均表示,除了要深化在經濟層麵的合作,戰略同盟關係的構建也是至關重要的。

普京在前兩屆總統任期中,先後與印度簽訂的軍火大單,總額接近100億美元,他還自信滿滿地宣稱:“俄羅斯和印度具有共同的地緣利益。”

在處理俄羅斯的亞洲外交布局中,普京率先提出了“穩定弧線”的外交戰略,主要囊括的核心,就是俄羅斯、中國、印度這三個分別位於北亞、東亞和南亞的幅員遼闊的大國,以便構成對美國和歐盟的製約,又能在和東亞強國日本的角逐中,獲得絕對的戰略優勢。

除此之外,普京也沒有忽視對蒙古國的訪問和交流。

俄羅斯與印度之間越走越近,美國開始不安起來。2008年年中,美國向印度拋出“小鷹號”航空母艦的橄欖枝,意在與印度友好交往,但這仍然未能阻擋俄羅斯與印度之間外交距離的繼續接近。最終,讓美國、歐洲和日本最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俄羅斯、中國與印度之間的亞洲版“大三角”的格局態勢已經初具規模,俄羅斯在數量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裏,也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