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緣上的疏遠和曆史上戰事的不斷,兩國始終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國際關係,首腦之間的國事訪問也就顯得比較冷清。而本次普京訪問英國,從曆史的角度上看,則是“1874年以來首位俄羅斯首腦赴英國訪問”,不論對英國還是對俄羅斯,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布萊爾自然對普京的來訪予以高度重視。在強調發展雙邊關係重要性的同時,進一步深化經濟上的合作。
在普京任職總統的8年以來,英國成為投資俄羅斯最多的歐洲國家,而俄羅斯也在能源供給上給予慷慨回報。鑒於此,普京在接受BBC采訪的時候明確表示:“俄英關係開始走向成熟,兩國已成為真正的合作夥伴,俄羅斯願意與英國加強政治及經濟合作。”
但是,作為兩個曆史上稱霸意識濃烈的軍事強國,兩國之間並不可能將關係維持在和平穩定的浪潮當中。2007年英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俄羅斯以英國“利用英國文化協會作為掩護在俄境內展開間諜活動”為由,表現出對英國的不滿。但英國人對此並不買賬,甚至直接驅逐了34名“素有間諜嫌疑”的俄羅斯外交官。
普京的硬漢性格,豈能善罷甘休,他在7月19日將留守莫斯科的4名英國外交官員驅逐出境,兩國關係驟然降至冰點。但是,出於雙方的共同利益,兩國高官並未對昔日關係能否延續而灰心喪氣。俄羅斯外交部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7月20日表示:“英國不會真的驅逐34名俄羅斯外交官。”而同樣,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也說:“英國不會對俄羅斯關閉其文化機構采取對應的行動。我認為他(指普京)這樣做是明智的。”
(2)俄羅斯與法國:羅曼傳奇中的脈脈溫情
作為西部歐洲領土麵積最為龐大的國家,法國這個曾經以拿破侖縱橫歐洲大陸和美酒而著稱於世的國家,在結交普京的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毫不遜色於英國。兩個同樣以感性浪漫為底色的民族,在21世紀以來的外交活動,很大程度上化解了19世紀拿破侖與亞曆山大一世之間的隔閡,在戰略合作上達成了很多共識。
2000年4月8日,法國總統希拉克在慶賀普京成功當選俄羅斯總統的同時,也對他提出了訪問邀請。法國愛麗舍宮發言人科隆納曾經對外透露:“希拉克向普京表達了法國對長期發展同俄羅斯傳統的友好夥伴關係的願望和對俄羅斯改革的關注。”
而在會談過程中,希拉克還對普京真誠表示:“一個穩定、民主、現代和對外開放的俄羅斯是歐洲和世界平衡的需要。”普京對此也回應以鄭重的承諾:“俄羅斯將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向前進,並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強俄法以及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關係。”法國還表示,在車臣問題上,支持俄羅斯的正義之舉,希望在反恐鬥爭中,俄羅斯能主動傾向於和法國結盟。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緣上的疏遠和曆史上戰事的不斷,兩國始終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國際關係,首腦之間的國事訪問也就顯得比較冷清。而本次普京訪問英國,從曆史的角度上看,則是“1874年以來首位俄羅斯首腦赴英國訪問”,不論對英國還是對俄羅斯,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布萊爾自然對普京的來訪予以高度重視。在強調發展雙邊關係重要性的同時,進一步深化經濟上的合作。
在普京任職總統的8年以來,英國成為投資俄羅斯最多的歐洲國家,而俄羅斯也在能源供給上給予慷慨回報。鑒於此,普京在接受BBC采訪的時候明確表示:“俄英關係開始走向成熟,兩國已成為真正的合作夥伴,俄羅斯願意與英國加強政治及經濟合作。”
但是,作為兩個曆史上稱霸意識濃烈的軍事強國,兩國之間並不可能將關係維持在和平穩定的浪潮當中。2007年英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俄羅斯以英國“利用英國文化協會作為掩護在俄境內展開間諜活動”為由,表現出對英國的不滿。但英國人對此並不買賬,甚至直接驅逐了34名“素有間諜嫌疑”的俄羅斯外交官。
普京的硬漢性格,豈能善罷甘休,他在7月19日將留守莫斯科的4名英國外交官員驅逐出境,兩國關係驟然降至冰點。但是,出於雙方的共同利益,兩國高官並未對昔日關係能否延續而灰心喪氣。俄羅斯外交部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7月20日表示:“英國不會真的驅逐34名俄羅斯外交官。”而同樣,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也說:“英國不會對俄羅斯關閉其文化機構采取對應的行動。我認為他(指普京)這樣做是明智的。”
(2)俄羅斯與法國:羅曼傳奇中的脈脈溫情
作為西部歐洲領土麵積最為龐大的國家,法國這個曾經以拿破侖縱橫歐洲大陸和美酒而著稱於世的國家,在結交普京的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毫不遜色於英國。兩個同樣以感性浪漫為底色的民族,在21世紀以來的外交活動,很大程度上化解了19世紀拿破侖與亞曆山大一世之間的隔閡,在戰略合作上達成了很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