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6”的墜落:揮之不去的夢魘(1 / 2)

2002年8月19日14時50分,在坎卡拉軍事基地的周邊,一場空難從天而降:一架素有“空中巨無霸”之稱的直升機從空中墜落,一頭栽倒在坎卡拉的雷區範圍之內。這個“空中巨無霸”就是名滿天下的“米-26”直升機。

如果是墜落在軍事基地之外的荒野,對飛機展開救援行動尚不算困難。不幸的是,這架“米-26”直升機卻偏偏墜落在雷區。飛機落地的炸裂,隨即引發了地雷群的連鎖反應,在短短的數公裏距離內,救援的官兵們隻能眼睜睜地望著眼前的災難,急得團團轉,工兵不到,根本不可能跨越雷池一步。

值得慶幸的是,參加救援的工兵和彈藥專家小組在事發後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迅速開展了排雷作業,以最短的時間打開了一條深入雷區的通路後,救援官兵才可進入,將幸免於難的官兵送往醫院搶救。由於情況緊急,基地醫院的很多軍醫在現場搶救。

雖然救援人員發揮了最大的努力,但在此次空難中機上147名官兵僅有33人獲救,其餘114人不幸罹難。

直升機在坎卡拉雷區墜毀,再度刺痛了俄羅斯戰士們的內心。原本海軍的一艘世界一流水平的“航母殺手”的沉沒就已經夠糟糕了,兩年之後,空軍部隊的另一“驕子”又損失於一場意外的災難之中,這促使普京政府在憤慨與惋惜之餘,加快了對事件的全麵調查。

事發的原因,無非兩種,一是駕駛員技術失誤,二是遭受襲擊。俄羅斯駐車臣部隊的一位指揮官首先解釋,這是超出直升機荷載量造成的悲劇。因為“米-26”直升機雖然擁有強大的運載能力,但充其量也隻能運送80人。而這次運載數量卻超過了將近一倍,因此引發了意外墜毀。

但是,俄羅斯國防部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對此並不認同,他強調說:“這是一種荒誕離奇的解釋,‘米-26’直升機載重量很大,就是一個發動機工作,也可以裝載這麼多,甚至更多的乘員。”

普京對伊萬諾夫的解釋不太滿意,畢竟事情的緣由還沒有徹底弄清,他一再敦促伊萬諾夫:“我們將盡快向車臣派出一個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徹底調查這起災難。”

普京的這句話明顯帶著“殺機”,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裏,根本不相信坎卡拉基地的這支效忠俄羅斯聯邦的精銳勁旅在曆經“庫爾斯克號”事件中軍官們的“玩忽職守”後,會再一次犯下人為錯誤。因此,他更相信這是車臣境內的非法武裝分子策劃的軍事陰謀。

果然不出普京所料,車臣恐怖分子馬上為這次成功的襲擊表示祝賀,甚至難以掩飾陰謀得逞的醜態——他們在自己的非法網站上公布了直升機墜落雷區的圖片,並以一張書麵聲明對圖片做了注腳:“憑借‘針’式地空導彈的神力,我們一舉擊落了一架‘米-26’重型直升機。這是反抗‘占領軍’的重大勝利。”此外,該網站還宣布了策劃擊落直升機的全過程,這引發了俄羅斯軍方的強烈不滿。

2002年8月19日14時50分,在坎卡拉軍事基地的周邊,一場空難從天而降:一架素有“空中巨無霸”之稱的直升機從空中墜落,一頭栽倒在坎卡拉的雷區範圍之內。這個“空中巨無霸”就是名滿天下的“米-26”直升機。

如果是墜落在軍事基地之外的荒野,對飛機展開救援行動尚不算困難。不幸的是,這架“米-26”直升機卻偏偏墜落在雷區。飛機落地的炸裂,隨即引發了地雷群的連鎖反應,在短短的數公裏距離內,救援的官兵們隻能眼睜睜地望著眼前的災難,急得團團轉,工兵不到,根本不可能跨越雷池一步。

值得慶幸的是,參加救援的工兵和彈藥專家小組在事發後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迅速開展了排雷作業,以最短的時間打開了一條深入雷區的通路後,救援官兵才可進入,將幸免於難的官兵送往醫院搶救。由於情況緊急,基地醫院的很多軍醫在現場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