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喝完了又在湯水裏每人煮上五包方便麵,好象前世的人都喜歡這個。這玩意現代的人吃膩了,對古代缺油少鹽的人來說卻是至上美味。大肚漢們稀裏嘩拉的填飽了肚子,小馬和吳三桂帶著幾十騎兵打前站去了。路以行和老藺邊視察工地邊消食,放眼望去,三十萬人如螞蟻一般在蟻窩一樣的工地上忙碌勞動,方圓幾十裏的榆樹林隻剩下一個個木樁,本來鬱鬱蔥蔥的樹木成了荒涼的環形山,無數的刺蝟野兔豬獾失去了大樹的庇護狼奔豕突,正好給缺少油水的流民們加了道葷菜。秦良玉盧象升李自成李岩跟著魯班到處解決問題,三天前還是生死對頭的幾個人為了和平在通力合作。張獻忠和羅汝才卻早早開飯了,兩人一個不願意幹活,一個用不著幹活,中原流寇的鐵三角散了架,以後也沒合作機會了。
一架架白茬茬的大車架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王啟年和他的兒子小秀才抬著熱水給流民們送水解渴,這家人是三十萬流民中最幸運的,不但家人都在,關外更有奔頭的生活在等著他們呢。
魯班看看差不多了,抄起車上的電喇叭道:“大家聽好了,下麵是最後一道工序,把大車架底麵給刨光滑了,越光滑越好,這是路真人的要求,做好了就開飯啊。”
老藺小聲問道:“小路你說反了吧?應該刨上麵,人坐裏麵不刮拉衣服。”
“非也非也,山人自有妙用。”
“切,小樣真把自己當神仙了。”老藺拂袖而去。
這時代的農民就是聽話,一聽完工後就開晚飯,手裏有刨子的人都是悶頭幹活,根本沒人提出質疑的。當沒有樹林遮擋的山風拂過,工地上下起漫天的刨花雨,路能行搶過魯班手裏的電喇叭激情道:“鄉親們,我宣布,中原悲慘的生活即將結束,明天就是你們奔向關外新生活的開始。中原大地赤地千裏,關外河山黑土肥沃,美好的。。。什麼?你們想吃飯?好好,我就不多講了,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現在開始,埋鍋造飯!”
所有流民將苦苦積攢的餘糧都拿出來煮了,從明天開始就吃超人才的大鍋飯,誰還在乎自己那一點點變質的口糧啊。和著超人才發下的調料細鹽壓縮口糧,熬成厚厚的熱粥,就著烤熟的刺蝟肉野兔肉獾子肉,稀裏胡嚕,肉香四溢,三十萬人烤著火吃著喝著,可憐的中原流民幾年來第一次體會到吃飽是什麼滋味。
路能行趁熱打鐵,飯後在載重大卡上升起一麵幕布,改裝過的車載多媒體係統有投影功能。大明朝的濮陽城外第一次出現現代影視科技的曙光,光束往大幕布上一打,吃飽後閑扯聊天的流民們都不作聲了,一是被白幕布上的活動圖案嚇住了,二是屏幕上高大的白樺林,齊腰高的草場,奔騰的馬群,望不到邊的紅高粱地,金黃金黃的麥浪,厚重的黑土地一下子讓泥腿子流民們癡迷了,大明的土地上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生機富饒的景象了。
趙中祥老師渾厚的嗓音適時的響起了:出了山海關就是關外了,這片北起大小興安嶺南麓,南至遼西關寧一線,西到蒙古草原東部大興安嶺山地邊緣,東達烏蘇裏江和黑龍江,總麵積一百二十萬平方公裏的鬆花江、嫩江、遼河流域,就是著名的東北平原。東北大地,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 其土壤全部為黑土、黑鈣土及草甸黑土,厚度達三五十米。與其它平原不同,東北大地的平原多為坡度三度至五度,坡長五百米至兩千米的坡地,其特征被稱為“漫川漫崗”。 在這片地廣人稀的熱土上,生活著漢族,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滿族、蒙古等十餘個民族,總計五百萬左右人口,他們在此漁獵耕種,生息繁衍,相濡以沫。
東北平原是富饒的,“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榛柴崗,艾蒿塘,不上糞,也打糧”,每年春種秋收,隻要開出荒地點下種子,不除草不澆水不施肥,到秋天就有收獲,隻要你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就不用愁在東北大地上會餓肚子。。。。。。
“奶奶的,這地真肥呀!”
“這麼好的地都長草,真浪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