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年忙得團團轉,他不是光吃飯不做事的人,雖然超人才的糧食多得仿佛不要錢一般,他也得給把把關啊。王啟年指點著流民一口鍋放多少幹糧正好煮一鍋厚粥,少了吃不飽多了浪費。路能行和大家站在車前,看著這一幕大家高興啊,這些人都是給超人才掙錢的勞力,還消彌了中原慘烈的戰事,這次和平使命行動真是功德圓滿了。
卻在這時,劉宗敏那不圓滿的聲音又呱噪起來,“什麼,闖王你跟官軍和解了。啊,那朱家皇帝也在車上,那你為什麼不一刀把他砍了?這樣不就你當皇帝了嗎?我們都是大將軍。什麼什麼,別給路真人聽到?聽到又怎麼了?他使的妖法,又不是靠真本事打敗的我,大家來真的我怕個鳥,老子是闖營中頭一條好漢。”
路能行道:“誰把這隻小強給掐了?”
張飛石秀搶著出陣,石秀一舞兵刃,道:“張三哥,殺雞焉用牛刀。這家夥使刀我也使刀,讓我先試試他的斤兩,如果我不行你再上吧。”
“好,打他個滿地找牙。”張飛退後,李定國道:“石哥防他的左手刀,劉鐵匠的左手比右手還力大。”
石秀點點頭,二話不說幾個箭步衝向劉宗敏,“老子聽不得你個黑烏鴉鴰燥,咱們先鬥一場再說。”話音未落提起樸刀攔腰便砍,倒把劉宗敏逼得連退幾步,拚命三郎當真名不虛傳。
劉宗敏後退之時已經抽刀在手,他的兵器是兩把門板大小的大鍘刀,這家夥力氣確實大。招數大開大合,五十斤份量的大刀被他舞得呼呼風生,簡直是一頭人形戰鬥機甲。石秀揮著樸刀跟他硬來了幾下被震得手麻,他知道不可硬拚。於是利用樸刀刀身長的特點專攻劉宗敏的下三路,劉宗敏力大卻笨拙,他是一個騎將,坐在馬背上進退自如,步鬥卻不如江湖草莽出身的石秀狠厲。
場地中隻見石秀如靈貓,劉宗敏如巨獒,靈貓圍著巨獒團團轉,巨獒咆哮如雷卻拿靈貓沒有辦法。要說石秀這小夥了,絕對是梁山中被低估的高手,看石秀的綽號和身手就知道石秀經常在社會底層幹架,是實戰中練出一身武功。石秀的武功套路和武鬆很像,可以使器械,也能空手搏擊,《水滸傳》並沒提到石秀是怎樣拜師習武的,他得討生活沒有錢和時間像史進那樣聘請名武師學習,一拳一腳一招一式都是艱苦生活的街頭實戰中打出來的。
所以不一會兒劉宗敏就給打毛了,他自許是闖營中第一高手,卻給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拚殺得捉襟見肘,而且對方沒用妖法,是純武力相搏。劉宗敏不禁有些心浮氣躁,他馬上改變打法,也不講招式,兩把刀如車輪般往石秀身上砍去,想仗著力大無匹一陣猛攻把石秀拿下。
但他這麼一來,卻正中了石秀的算計。
石秀這小夥子可以說是梁山兄弟中最善於觀察和把握機會的機靈人,在梁山一百零八兄弟中,石秀是標準的北宋社會底層人員,他一出場就是做生意虧得血本無歸靠打柴為生的進城務工者,還不如阮氏兄弟有個漁夫的正當工作,更不要說比富家子弟的史進,比軍官出身的花榮,也就跟賭棍白勝差不多。
但精明的石秀就是憑著過人的義氣膽識和出眾的判斷力,把握住了人生的幾次機遇,並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完成了從失地農民工到黑道豪傑再到朝庭武官的三次飛躍轉變。
第一次就是仗義出手解救楊雄。
話說楊雄因為行刑後得了一筆小財,披紅掛綠的招搖過市,被兵痞張保帶了兩個小混混逼住挑釁,堂堂北宋朝體製內的正處級政法幹部被小混混圍攻,竟然被逼得“動彈不得。”以楊雄的身手,要打倒三個混混估計不是什麼難事,關鍵還是在這個錢財上麵,這個錢估計是潛規則來的,比如砍頭時用快刀還是鈍刀就大有差別,犯人家屬一般都會花錢讓犯人走快些少受苦。楊雄對當街打架就有些顧慮,鬧大了潛規則會被揭穿,可不動手又失麵子,一時束手束腳被逼到牆角挨了幾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