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離亂人(1 / 3)

老藺道:“這麼說來,山陝豫的流民基本都在一起了,好大一塊肥肉啊。路司令,咱們得把它吃下來,這錘子買賣做下來,東北就不缺人了。”

路能行道:“我也正是這個意思,流民雖勢大,但他們目的不純,首領們想的是坐龍椅爭天下,眾將想的是發財搶女人,小兵們想的是吃飽飯活下去。官軍隻知剿殺,他們肯定要拚命。我們超人才給他們一條生路,而且不用造反,想來大多數流民會聽我們的。”

盧象升慚愧道:“路司令言之有理,流民如雜草,靠殺是殺不盡的。我帶兵以後每每思量,這些流寇本是大明治下的良民,不是田頭的農夫就是街頭的小販,不殺貽禍,殺之不忍,但凡能給他們一條活路,我情願解甲當個親民官。”

秦良玉和崇楨二一齊點頭,他們都是有良心的。路能行道:“好了,我準備準備,明天一早,我帶領超人才員工到流寇軍中走一趟,會一會李闖王張獻忠羅汝才他們,咱就是救火隊員,趁大火還沒起來,怎麼的也得把這場火撲滅了。”

“我們一起去。”秦老太太他們都道。

。。。。。。

早晨太陽升起老高,照在濮陽城郊外豬龍河,這條河有三十多米寬,南北流向,源出黃河,在中原腹地也算是條大河。豬龍河兩岸的的各處小山頭上,左一堆右一營的全是流民駐紮,無論古今,行軍打仗駐紮一般都選在有河流水源的地方,水是必需品,三十萬人馬的飲用水可不是小數目。成千上萬頂布帳如開滿小山間的蘑菇,灰黃破敗的布帳滿是補丁,有的甚至破著大洞,營帳外滿是黃白之物,散發著陣陣惡臭。此時流民們正在生火做飯,幹涸的黃土上被挖出無數土洞,找幾塊石頭一壘,擺上陶盆瓦罐打上水,下麵塞上剛砍伐的榆樹枝條,反正這一帶全是高大的榆錢樹。

榆樹葉是要捋下來的,這也是一種吃食,和上一點點的雜糧野菜,這就是今天兩頓飯食的第一頓,餓了半夜的流民們呆呆的看著營帳中的老弱打著火石升起火,潮濕的樹枝並不容易燃燒,各處小丘陵上升起無數股青煙,一時嗆咳聲此起彼伏,才算給沉悶的流民營地帶來一些生氣。等到日上三崗,流民們的飯食才算弄好,每人一小碗榆樹葉糊糊,戰兵能多吃一碗。吃完後他們就地而坐開始曬太陽,日頭一照身上奇癢,大家忙不迭滴脫衣捉虱子,上麵已經說了,闖王過兩天會跟濮陽的官軍決戰,趁著開戰前的平靜,大家還是鬆泛鬆泛吧,說不定一開打誰就到閻王那邊報道去了呢。

一個十四五歲的小流民一邊捉虱一邊罵:“這虱子就跟地主老財一樣,都是他瑪的吸血鬼,我每天隻吃兩碗糊糊,好容易長點血又被它喝了,看我掐不死你。”他對坐身邊一個麵黃饑瘦的青年漢子道:“秀才哥,你到好,每天洗臉擦身比我們幹淨,用不著捉虱子。”

那個秀才哥是個十八九歲的小年青,穿著還算幹淨,他道:“二毛別亂說,我就跟著父親在家念了幾年書,離秀才遠著呢。我跟你說,虱子靠捉是捉不淨的,趁著有太陽把裏麵的衣服脫下來放鍋裏煮一煮,然後晾幹了再穿,這樣起碼能殺死一多半的虱子。”

二毛道:“秀才哥你懂得真多,到底是斷文識字的人啊。”

那秀才哥悶悶的哼了一聲,道:“識幾個字有什麼用,生逢亂世,隻有揮刀使槍的人才能保家人平安,我在家的時候不讀書多練幾年武藝就好了,也不至於和家人失散,在這裏掙命。唉,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啊。”

他身邊一個中年漢道:“小秀才你算好的了,至少你的父母帶著弟弟妹妹去了京師,如果他們能走到京師就算掙出一條活路了。我可是看著全家老小活活餓死在路上的。別多想也別歎氣,這都沒什麼屁用,眼下最應該擔心的是下麵這場大戰,你是讀書人,聽說濮陽官兵的統領是兩個有名氣的大將,你給大夥說道說道。”